抗Cyclin D1胞内抗体的抑瘤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HCC)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致死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而且肝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因此寻求有效肝癌防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肝癌一般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转化而来,并且在病变过程中常伴随CyclinD1的过表达,促进CDK4的活化,促进肝细胞增殖。Cyclin D1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已确定为一种重要的癌基因,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单链抗体是具有抗原结合活性的小抗体片段。具有分子小,易于进入组织细胞,免疫原性小,易于大量生产和工程修饰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新兴的胞内抗体技术通过对scFv的N端或C端进行修饰后可以特异性地干扰或阻断细胞内重要靶蛋白的活性和功能,使得单链抗体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以Cyclin D1为靶点,筛选到了能特异性结合Cyclin D1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AD9,并且采用胞内抗体技术,制备了基于AD9内质网滞留型抗Cyclin D1胞内抗体ER-ADκ。研究发现,内质网滞留型抗Cyclin D1胞内抗体,能在细胞内结合并抑制CyclinD1活性,抑制乳腺癌等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但该胞内抗体能否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目前尚不清楚。另外该抗体是如何与抗原相互作用,进而如何改变CyclinD1的下游信号传递,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均有待于进一步揭示。为此,本论文就抗CyclinD1胞内抗体的肝癌生长抑制效应及其分子机制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如下结果:首先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探究内质网滞留型抗CyclinD1胞内抗体的体内外抑制肝癌生长和增殖效应。结果表明,ER-ADκ能有效结合细胞内的CyclinDl蛋白,引起HepG2细胞周期G1/S期阻滞,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并且pBg-ER-ADK治疗后显著抑制裸鼠异体移植瘤体的生长。其次通过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计算机模拟结合突变验证实验分析,确定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模式及关键氨基酸,揭示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确定的模拟表位与Cyclin D1的29-33,93-96,111-114位氨基酸具有高度同源性,Cyclin D1缺失突变体实验表明,AD9与Cyclin D1的相互作用表位分布在N-末端1-120位氨基酸之间。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发现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为Asn24,Lys33,Lysl12,Met113,Lys114,Glu115,这些位点的定点突变也证明除Glu115外,其余氨基酸位点均参与了 Cyclin D1与AD9的结合,并且Lys112在其中担任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猜测ER-ADκ抑制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阻碍Cyclin D1通过Lys112与CDK4的结合实现的。最后通过肿瘤细胞内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分析,验证关键氨基酸及关键分子的作用,初步提出抗Cyclin D1胞内抗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HepG2细胞的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ER-ADκ能抑制Cyclin D1与CDK4的结合,降低p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ER-ADκ的表达下调CDK1,CDK4,IL-6,gp130,Bcl-2,c-Met,survivin等促进细胞增殖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上调p21,p27,p53等抑制细胞增殖的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综上所述实验结果,ER-ADκ通过与Cyclin D1的结合抑制CDK4的结合和激酶活性,抑制pRB的招募和磷酸化,从而影响下游一系列细胞增殖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本项研究为以Cylin D1为靶点的抗Cyclin D1胞内抗体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项目团队90年代创新研制的一代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antitumor immune ribonucleic acid,AT-iRNA)是应用肿瘤抗原免疫动物后,从免疫器官提取出来的总RNA。一代核酸可激发肿瘤患者对肿瘤细胞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临床长时间及大样本应用证实对手术切除原发灶患者具有控制转移、清除残余癌细胞作用,对多种恶性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近十几年来,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的产销量
仿射代数几何是代数几何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仿射空间及其多项式映射,多项式自同构的认知和结构是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有两个相应的著名的公开问题:雅可比猜测和Tame生成子问题.雅可比猜测雅可比行列式为非零常数的多项式映射可逆.雅可比猜测的研究涉及到数学中的很多领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迄今为止,2维以上的雅可比猜测仍然是公开的,并且已经约化到Druzkowski映射的情形.为了研究Druzkowsk
自然计算是模拟自然界的结构、功能或者层次关系等的一系列计算模型与算法。按照计算模型的启发源分类,自然计算可以分为物理层次、生命层次和文化层次的计算模型。计算机领域中常见的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神经网络等都属于生命层次的自然计算。膜计算作为一个近些年发展迅猛的自然计算分支,在理论和应用上均有很好的发展。本文基于膜计算相关理论,提出了两种新的膜计算变体并对这两种变体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服务组合中的孤岛问题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目前被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随着技术进步、器械改进和经验积累,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手术效率都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开通CTO病变的常用介入治疗技术包括正向导丝开通(antegrade wiring,AW)、正向夹层再入真腔(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ADR)、逆
动力系统理论作为数学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等多个分支中均受到数学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而(微分)拓扑动力系统因其与代数拓扑,几何拓扑以及微分拓扑的紧密联系更是受到学者的青睐,其中关于系统间的(微分)拓扑共轭问题是动力系统领域中的一大核心问题.20世纪60年代,数学家S.Smale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他希望给出任意微分流形上的所有光滑自映射的光滑共轭分类,并借此在微分动
筋骨肉并重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其核心思想为筋骨肉三者一体。骨为支柱,筋可约束和强固骨骼,肌肉能保护内在脏腑和筋骨血脉,三者共同维持膝关节功能,相互辅助、相互影响。基于该理论,认为膝骨关节炎以痹证为主,夹杂痿证,且痹证与痿证并存于整个病程且相互影响,其核心病机为肝脾肾亏虚、筋骨肉失衡。据此提出从筋骨肉并重论治膝骨关节炎,以协调平衡筋骨肉三者的状态为基本原则,以养肝柔筋、补肾壮骨、健脾强肌的方法指
本文主要考虑一些非线性微分方程(包括波动方程和椭圆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多重性问题.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非线性分析中的拓扑度理论.首先,我们考虑一类非线性变系数波动方程的Dirichlet-Neumann边值问题,通过分析变系数波算子的谱特征,在系数满足一定条件下,证明了变系数波算子的可逆性以及逆算子的紧性,然后利用Leray-Schauder度理论得到了时间周期解的存在性.进一步,在外力具有某种对
本文主要研究了常微分方程仿射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分别对一阶、二阶标量常微分方程,泛函微分方程,以及向量常微分方程仿射周期解的存在性作了相应的研究.在第一章第一节,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微分方程的起源、背景及其广泛的应用,同时介绍了解的结构和正规解的概念,以及本文研究的仿射周期解的定义和己有的工作.在第二节,我们介绍了Leray和Schauder的连续性方法,该方法在研究非线性方程方面是很基本的.在第三节
表观遗传调控主要分为四种方式:DNA甲基化,非编码RNA作用,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INO80作为一类染色质重塑酶,能够利用水解ATP产生的能量改变染色质结构,包括引起DNA在核小体上的滑动和经典组蛋白与组蛋白变体之间的置换。H2A.Z是经典组蛋白H2A的一种变体,结构的改变导致其与DNA结合能力的差异,它广泛分布在染色质上特殊的位点行使相应的特异功能。MOF作为一类组蛋白乙酰化酶,可以乙酰化组
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fs LIBS)是近些年发展较快,且较为受人们关注的一项新技术,关于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人们广泛地将其应用到检测或探测领域。由于其具有实时、准确、超强、超快等特点,它在金属冶炼、土壤探测、激光烧蚀等应用领域都有着令人期待的应用前景。由于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检测物质化学成分的应用中,表现出检测效率高、检出限低、对样品损伤小、可快速得出检测结果等优点,近些年对f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