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逐渐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均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1]。创新社会管理,加大政府向非政府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现有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研究、现状研究和机制研究三个方面,初步构建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分析框架,但是整体还处在零星探索阶段,范围小、项目少。本文通过对美、日等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内北京、香港等相对成熟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我国已有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上的问题与不足,着重在概念界定、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方面进行展望,以期待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挖掘供给主体潜力,为改善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一些有益帮助。随着东营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民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复杂。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购买的方式,将过去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更有效率的各类社会组织来提供。本文重点结合东营市现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研究,列举了东营市在养老、文教卫生、城市管理、园林绿化等领域探索向非政府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查找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发生的背景、内容及原因,主要在于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服务供给停滞或滞后成为当前社会问题的焦点。政府如何选择、怎样选择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质量。本研究针对东营市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北京、香港等城市的经验与不足,以合理定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为指导,提出了通过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机制、积极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建立监督评估机制以提高质量和效率等方式,以创新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范围,从而促进东营市政府购买服务健康、有序、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