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世界英语变体(World Englishes)这一概念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根据Kachru(1985)关于世界英语变体的三个同心圈理论,中国英语属于作为外语使用的,没有制度化的扩展圈英语变体。它的产生是因为受到中国社会文化和语言特点的影响,英语在中国发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变化,即本土化现象。 中国英语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以及研究目标的不明确,对本土化的认识仅仅局限在社会语言学描写的形式层面而不能深入到文化认知的根源。近年来新起的认知社会语言学为世界英语变体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认知社会语言学主要采用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关注世界英语变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语义变异和文化认知理据。其中,以词汇为切入点研究世界英语变体的本土化现象是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变体扩展圈成员,词汇层面必然具有一定的本土化特点。因此,本文以英语评价性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将认知社会语言学中的文化认知和概念隐喻作为理论框架,探索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特征及引起本土化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 英语在中国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新闻报刊等媒体当中。本研究以最具代表性的英语报刊China Daily为语料来源,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2月China板块中的2100个文本建立中国英语微型语料库(Mini China English News Corpus)。以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中的新闻子库(News)为参照语料库(NCOCA),研究英语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特征。本研究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评价性形容词在中国语境下使用时的本土化特征以及引起本土化现象的认知理据。 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性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在两个语料库中存在明显差异。在MCENC中,某些评价性形容词与名词搭配的复现频率比NCOCA中高,还有些搭配只在MCENC中使用,NCOCA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在MCENC中,部分评价性形容词与名词搭配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语义变异。通过对评价性形容词搭配的数据分类发现,大多数高频搭配和独有搭配来源于中文固定概念和用法,并且部分高频搭配和独有搭配体现了中文偏好正面评价的语言习惯。在语义变异方面,部分评价性形容词的语义变异主要是借助隐喻的手法来实现的。通过对MCENC中评价性形容词的分析发现,中国人的文化认知及独有意识形态通过英语的使用体现在评价性形容词的本土化特征上。同时,评价性形容词的搭配差异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多个领域,尤其有关经济内容的独有搭配数量最多。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通过对高频评价性形容词的搭配特征研究发现,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特征虽然只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但是规律性差异正在逐步形成,并且中国特有的认知文化模式和政治经济理念是影响英语本土化进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