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非近亲生育个体的联合基因型分布及其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70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和Sacks(1954)利用三个基本的随机矩阵得到了任意两个非近亲生育个体的联合基因型分布.Jacquard(1974)利用他们的结果去求解同一家族中两个个体的基因型的联合概率,但是这些结果只是解决了两个个体的情形.Gillois(1964),Harris(1964),Jacquard(1966)在亲缘系数(kinship coefficient)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引进和讨论了恒等状态(identity state)和恒等系数(identity coefficient),运用恒等状态和恒等系数可以更好的刻画个体间的关系.Karig(1981)给出了求解恒等系数的递归算法,Lange和Sinsheimer(1992)将亲缘系数加以推广,运用亲缘系数与恒等系数的关系,给出了求解恒等系数的一般方法.其中给出了任意关系的两个个体的恒等系数的具体求解.该文我们首先给出了三个非近亲生育个体的粗分的恒等状态的完整刻画,弥补了Karigl(1982)中的不足.利用16种粗分的恒等系数,给出了三个非近亲生育个体的联合基因型分布的显式表达式,并同时提供了计算相应恒等系数的算法.然后给出了三个非近亲生育个体的条件基因型分布,并结合ABO血型基因作了应用说明.最后详细列出了18种常见的三个非近亲生育个体的16个恒等系数以及相应的联合基因型分布表达式,这对具体应用工作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在文章的结束处还给出了联合基因型分布在计算排父率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具功能性反应的捕食与被捕食模型具有非常复杂的动态性质,特别是在线性状态反馈和常数收获下,该模型呈现了各种各样,纷杂多变的动态特性,其中包括正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的变化,
本文研究了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几类时滞系统的瞬时最优控制器的设计问题。  首先,建立网络控制系统的闭环系统模型,研究了网络控制系统数据单包传输和多包传输的稳定性,给
图的染色理论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许多图论中的理论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图的染色理论既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背景,又是极有趣味的数
概周期函数理论首先是由丹麦数学家H. Bohr在1925-1926年间发展起来的。后来,Bohr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在群上的调和分析理论以及1933年由S.Bochner所建立的Banach
该文主要研究了二维空间中的二阶问题和Stokes问题及三维空间中的二阶问题,研究了窄边四边形元的双线性插值及二维和三维空间中各向异性元的误差估计,构造出一些用于二阶问题
细胞神经网络(CNNs)是由L.O.Chua和L.Yang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其在图像处理领域,尤其对静止的图像处理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本文研究了输出函数部分为Sigmoid型分段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