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有机太阳电池载流子动力学特性研究

来源 :江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太阳电池因潜在生产成本低,性能优异,可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是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早期有机太阳电池普遍使用的是基于“球状”结构的富勒烯受体,随着人们对光伏受体材料的认识不断加深,具有“链状”结构的非富勒烯受体逐渐走进研究人员的视野,并且迅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非富勒烯材料O-IDTBR为电子受体材料,PTB7-Th为电子给体材料制备了有机太阳电池器件。在对器件进行变光强电流密度-电压(J-V)曲线表征时,我们关注到器件的填充因子(FF)在低光强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减小。这与我们使用传统的富勒烯受体材料PC71BM,与同样的给体材料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器件情况相反。传统的富勒烯受体材料PC71BM器件的FF会低光强下随着光强的减小而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为研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首先对两组器件进行的交流阻抗分析,对比器件的传输电阻,我们发现在低光强下,基于非富勒烯材料O-IDTBR的器件内载流子复合损失比基于富勒烯受体材料PC71BM的器件内要严重。通过对量化暗态和光照条件下理想因子,我们发现O-IDTBR器件比PC71BM器件具有更高的理想因子。这些结果表明,在低光强下,O-IDTBR器件具有更为严重的载流子复合,载流子传输受阻。这对于研究填充因子与光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尽管PC71BM和O-IDTBR电子受体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相同,同种给体材料下制备的器件开路电压却不相同。为阐明造成以上区别的原因,本研究通过低温电流密度-电压谱、内建电势、瞬态光电压以及电致发光光谱等手段重点研究了载流子复合及能量无序对电池器件开路电压的影响。具体地,内建电势、瞬态光电压测试结果表明,富勒烯体系在正常光照下载流子复合损失较为严重。电致发光光谱研究显示,PC71BM器件的发光峰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加不断向短波长处移动,而O-IDTBR体系发光峰位置基本不变,该结果证明PC71BM体系中能量无序度更高。载流子复合损耗严重及能量无序度更高共同作用导致了富勒烯器件开路电压的降低。
其他文献
DEP1基因控制水稻穗型、每穗粒数和氮利用效率,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高产育种中。然而,dep1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不同。dep1基因的导入对产量表现不同(增产或减产),主要归因于粒重不同程度的降低。为了阐明dep1基因对粒重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两对DEP1近等基因系(AKI-dep1、AKI-DEP1、LG5-dep1和LG5-DEP1)为试材,在秋田小町和辽粳5号
目的:对比中低温停循环中不同温度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重要脏器(肝、肾、脑、肺)保护作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停循环时患者鼻咽温度不同,分为实验组:50例(28-32℃)停循环下手术的患者;对照组:50例(26-28℃)停循环下手术的患者。观察2组降温时
氨基磺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清洗试剂,其水溶液和硫酸有相似的酸性,并具有不吸湿、不腐蚀、易储存和运输等优良特性。本研究首次将氨基磺酸作为一种酸处理试剂应用于甘蔗渣预处
近年来,电容去离子化(CDI)作为一种可靠、节能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脱盐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CDI电极材料之一的炭气凝胶(CAS)是由溶胶-凝胶法衍生的一
为研究柑橘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如下试验。选用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144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空
压载水沉积物是甲藻包囊运输和转移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由压载水沉积物导致的外来甲藻物种入侵已经普遍发生。为了探究外来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甲藻包囊的入侵风险,本研究对江
硝化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常被认为有两步过程,氨首先被氧化成为亚硝酸盐,再氧化成为硝酸盐。最近有研究表明,新发现的全程氨氧化微生物(Complete ammo
当前开采稠油油藏的主要技术普遍是针对于浅层稠油油藏的注蒸汽采油,而深层稠油油藏的注蒸汽热力采油仍然是一个难题。中国的稠油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其埋藏深度普遍较深,所以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P)因具有突破光学衍射极限、高度局域性和近场增强等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光电探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
近些年来,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显著优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与钙钛矿和电荷传输层息息相关。本文通过钙钛矿的碱金属离子掺杂和电子传输层的界面工程两种途径来制备高效率、高稳定性的TiO2纳米棒结构、SnO2平面结构和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TiO2纳米棒阵列与TiO2介孔结构相比,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更少的缺陷态密度,可以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