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88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是中国人居空间的一个特有概念,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小城镇是介于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社区。按照国际经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初步走完了初期发展阶段,正在跨入快速发展阶段。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是,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要以农村地区量大面广的小城镇的快速成长为基础的。小城镇的建设受到了自中央到地方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积极推进。 我国小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策的教训。本文试图从研究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发现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对小城镇的建设实践有所裨益。 开篇是有关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理论:包括小城镇的基本概念,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以及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探讨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第三产业与小城镇建设密不可分,互生互动。 1.农村工业的发展是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小城镇发展又为农村工业化提供空间载体。 2.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具有协同效应,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3.农村第三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是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第二战场,而小城镇将扮演主战场的重要角色,同时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反哺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小城镇功能。 第三部分的核心内容是探讨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对策。 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建设性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点:⑧硕士学位论文入[A STER’51‘I正515 1.小城镇发展的支撑条件。文章认为当前小城镇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小城镇工业发展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是挖掘培育本地的产业特色,避免与它镇的产业雷同,走专业化的道路,延伸完善产业链,强化专业镇意识;手段之二是农村工业由分散向集中布局,集中至小城镇工业园区,增强其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 2.尊重经济发展的“极化一扩散”规律,合理建构城镇体系。其中心思想是打破现有城镇网络的匀质结构,有选择、有重点地培植具有极化条件的城镇,使其率先快速发展,最终起到扩散带动的效用。 3.加大力度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扩大小城镇规模。文章认为小城镇行政区合适规模为10万人左右,镇区人口合理规模为5万人左右。 4.改变农村工业的“乡属、镇属”所有制形式,使企业完全脱离农村属地的束缚,实施股份制改造,引导现代股份制企业进入城镇工业园区。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对大直径超高钢筋混凝土筒仓仓顶锥壳模板支撑技术的研究,以工程实践为基础,探讨一种超高模板支撑的新技术,为今后类似条件的工程施工提供实践经验和科学依据。实践
本文主要由导言、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组成。导言可以看作是历代《兰亭序》学术研究的简要综述,目的在于概括关于《兰亭序》研究前人做了写什么,并简要说明本文将要做些什
随着微波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无源器件如滤波器、定向耦合器在微波通信、微波导航、遥测遥控、卫星通信以及军事电子对抗领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由于无线电通信用户增多,频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传统中国是典型的以农为本的社会,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农业经济呈现出封闭的自我循环和自我发展的状态,农民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不多,在此基础上
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南京市生猪业置于新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南京市生猪生产及其相关的几个重要因素如不同生产者类型及
产业政策是否有效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文章选取两家光伏企业作为案例,通过考察财政补贴政策对光伏企业的投融资、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等三方面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
旅游企业作为鄂西地区旅游市场的主体和旅游活动的最终执行及实施者,直接关系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成败。当前,只有努力解决旅行社、旅游住宿企业、旅游餐饮企业、旅
本文以一个传统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大市为研究对象,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农产调查数据、政府粮食生产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大量资料为基础,剖析了解放后56年来滨州市粮食发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土地管理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模糊以及学术界理论研究上的匮乏使得各地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
高校作为最新思想的奠基和传播基地,最先进技能的传授和发展基地,最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和塑造基地,是社会上知识存量最高、知识更新最快、人才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而人力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