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一个传统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大市为研究对象,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农产调查数据、政府粮食生产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大量资料为基础,剖析了解放后56年来滨州市粮食发展的历程,滨州市粮食生产需求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了保证兼顾滨州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措施。本研究不仅填补了我国至今没有对粮食商品粮生产基地市粮食安全剖析的空白,对滨州粮食生产和将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全国类似地区(市)的粮食生产发展,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和粮食生产大市的粮食生产和供求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全国的粮食供求形势预测和国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按发展历程,滨州市的粮食生产大体分为1950-1978年,1979-1984年,1985-1995年,1996-1999年和2000-2003年五个阶段,粮食人均占有量分别为278.8kg,354.0kg,654.2kg,713.5kg和475.9kg,说明该农业大市的粮食生产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近几年出现了大幅度降低,也同样存在粮食安全问题。 (2)滨州市粮食生产量分别预测为:2005年为17.2亿千克,2010年为17.0亿千克,2020年为16.5亿千克,2030年为16.1亿千克。滨州市粮食需求量分别为:2005年为15.6亿千克,2010年为17.2亿千克,2020年为19.2亿千克,2030年为20.8亿千克。 (3)滨州市粮食播种面积的安全底线为30-33万公顷左右。 (4)滨州市粮食安全目标产量(安全底线)分别为:2005年为14.8亿千克、2010年为16.4亿千克、2020年为18.3亿千克,2030年为19.8亿千克。 (5)通过分析预测(方案一),滨州市到2009年粮食供求达到平衡点。2009年前有余粮,但逐年减少;2009年后开始缺粮,缺口逐年增大。按方案二预测,到2030年我市都有余粮,能为国家交售更多的商品粮。 (6)保证滨州市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是:改造中低产田,开垦荒地、改造盐碱地,加强水利建设,推广超级作物品种,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