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学生交替传译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以外交学院2019级和2020级MTI学生为例

来源 :外交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MTI学生必须进行口译自主学习。作为学生译员,了解提升口译水平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是有效进行口译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人们普遍认为,双语能力,口译技巧以及背景知识,是三个最为重要的口译能力素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外交学院英语口译专业的学生如何进行口译自主学习,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是否注重了这些能力的提升,以及有哪些能力未能得到他们的重视。作者发现,几乎所有外交学院MTI学生都非常重视口译自主学习,并认同自主学习在提高他们的口译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的口译练习。总体而言,MTI学生的学习策略科学有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有些学生不进行译前准备。其次,有些学生不对自己的练习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第三,有些学生从不将自己的译文转写成逐字稿。第四,有些学生不进行译后总结。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关于口译自主学习的一系列建议,包括延长学习时间,选择多样化的练习材料,进行相应的译前准备,进行译后总结,对练习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将译文转写为逐字稿,与搭档一同练习等等。这些建议能够帮助MTI学生在日后更科学、高效地进行口译自主学习。
其他文献
口译作为一种职业日益完善,对口译的研究也更加广泛且深入。其中的研究话题译员的角色,或更具体地是译员的显身性或隐身性,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之前该方面的研究以职业译员为主体,并且以一种静态的观点看待译员的显身性或隐身性。本文主要关注新手译员或学生译员对口译员显身性或隐身性的认识,了解翻译本科四年级学生、翻译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和翻译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动态的认知转变,从显身到隐身或从隐身到显
在长难句的口译策略方面,前人主要从英汉交替传译的视角开展研究。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同声传译中更容易出现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一位外交部职业译员和一位外交学院学生译员在汉英同传中处理长难句时的表现,研究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在汉语长难句口译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中分析的汉语长难句选自2014至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本研究将语料中所有长难句梳理归类,在句法结构层面将汉语长难句分为五类,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界关于口译质量认知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大多是对口译服务用户和专业口译员的研究。而口译专业(MTI)学生毕业后最有可能成为专业口译员,进而影响该职业的标准和规范,因此MTI学生对口译质量的认知情况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前人研究,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MTI学生对口译质量的认知情况,并讨论关于衡量人群对于口译质量认知情况的方法。在开展调查之后,研究发现,与职业口译员和用户相比,学生对
迄今为止,国内外译界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与方向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多聚焦于同声传译,且实证性研究不足。因此,本文基于笔者为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的财务管理国际课程提供的英汉双向交传实践,选取了本次课程翻译实践中部分口译内容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分析选取的英中和中英交传案例,得出转换语向对脱壳表现的影响。本文发现,笔者的英中交传在复述层面的脱壳表现比阐释层面好,而在中英交传中,阐释层面的脱壳表现优于复述层
中式英语是一中兼有英语和汉语的特点的混合语言。中式英语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但不幸的是,长久以来,它被视为一个问题,这是因为中式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产生误解,从而造成大大小小的麻烦。然而,对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人来说,完全避免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一个主要任务是准确,清晰传达发言人观点的译员来说,尽最大可能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研究如何克服中式英语是极具价值的
汉语和英语虽然存在共性,但是两者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上仍存在很大差异。从句法差异上看,汉语是一种动态、灵活、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则是静态、刻板、重形合的语言。因此,在中到英口译中,有时必须应用词性转换。但是,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何时以及如何应用词性转换,还有待研究。为此,笔者建立一个中英平行口译语料库,将2014年至2019年王毅外长答记者问的中英文实录收入其中。笔者通过观察译员孙宁的记者会现场口译
对于口译学习来说,自主练习、刻意练习或者反思练习都是提升口译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为专业的口译员,可能需要上万小时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评估作用重大。作为形成性评估的手段之一,自我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能力,确定学习目标并以此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对于学生的口译水平提升来说十分重要。但目前口译评估大多没有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这使得学生难以准确全面分析自身口译水平。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口译能力的提
本研究共选取了10名外交学院英语口译专业的二年级研究生作为实验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将会在译前准备时提供双语对照平行文本,对照组则将会提供非双语对照平行文本。通过对两组同学口译表现的录音和转写,再根据专业水平,忠诚度,语言面貌,语言质量以及整体质量评分。本研究是关于不同类型平行文本对英汉口译质量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在译前准备过程中,平行文本不仅能为译员提供背景信息,相关术语,还能够更好地
当前对于会议口译员角色的研究通常认为会议口译员在交流中扮演着“合作参与者”或者“文化协调者”的角色。这种认知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以及各种国际翻译协会对于会议口译员的中立性要求。本文根据前人对于职业会议口译员的调查,对学生译员进行了调查。本文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总结了前人对口译员角色的研究,说明了问卷调查的设计与数据收集,根据获得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了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建议。此问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