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引起了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视与探讨,而将学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作为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对思想品德课中的学生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挖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励、相互提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也有助于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国内外学者对学生资源开发的问题已有一些相近的研究,提出了各种观点,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学生资源开发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我们对学生资源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和深入,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制作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找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分析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涵义、特点、种类以及开发学生资源的意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于学生资源的观点,笔者非常赞同陈惠英老师的观点。她指出:“学生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内外表现出的、可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狭义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动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1]思想品德课中的学生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生成性;潜隐性;差异性;难以复制性。学生资源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六大类:第一,按照表现形式,分为语言类资源和行为类资源;第二,按照潜伏时间,分为潜在资源和生成资源;第三,按照主体结构,分为个体资源和群体资源;第四,按照主动性,分为主动资源和被动资源;第五,按照性质,分为良性资源和不良资源;第六,按照心理学角度,分为智力资源和非智力资源。开发学生资源的意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相长、生成合作交往的教学过程以及增强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二部分,分析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的现状。当前中学里对于学生资源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挖掘学生资源,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进行因势利导等。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因此笔者针对教师制作了调查问卷,力求找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资源的开发较少和开发学生资源的方法不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理论研究不足;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意识不强烈;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够;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第三部分,提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的实施对策。根据对思想品德课学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第一,确立思想品德课学生资源开发的原则,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生活性原则;第二,强化思品课教师学生资源开发意识,提高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开发学生资源,主要表现为课前精心策划,促进资源生成,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学生资源以及在课后进一步挖掘学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