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问题既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前沿课题,又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在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缺陷,造成了高等教育投资政策低效、弱效等问题。如何科学地制定与落实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更多地增加高等教育投资。如何划分政府与其他投资主体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权利和义务,合理分担经费。采用何种投资政策模式才能使资金得到更有效地利用,提高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领域改革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省级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显著。因此,从中观角度切入,对省域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当前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有效性,探寻提高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的途径与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这一主题,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宏观思路,以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及其有效性的内涵和外延,将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划分为财政投资政策、学生收费政策(含学生资助政策)、学校创收政策、学校融资政策(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政策等五个范畴,借鉴公共政策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在全面分析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目标和投资政策有效性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政策有效性的标准体系。然后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及投资体制改革的重大事件或文件为节点,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演变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4,1985-1992,1993-1998,1999-2008),分别梳理各自阶段高等教育投资政策五大范畴的历史演变,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其演变的规律、经验和教训。最后,在全面剖析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投资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提高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提出政策建议。  除导论外,本研究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由第二章构成。高等教育投资政策能否系统地影响高等教育投资的结果以及政策效果的大小,决定了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有效性。本章在借鉴相关理论的方法与视角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的概念、内涵、外延进行了辨析,将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划分为财政投资政策、学生收费政策(含学生资助政策)、学校创收政策、学校融资政策(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政策等五个范畴。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宏观价值理念是公平与效率兼顾,并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具体目标是通过政策调控,更多地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功能;推动政策协调,更强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实体、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执行主体、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执行客体和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执行环境是影响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把握好政策公平目标与效率目标的关系,充分考虑影响政策有效性的因素,从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结果三个层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形成既包括价值评价又包括事实评价的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部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由第三章构成。本部分借鉴历史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分类,并结合社会经济的宏观背景和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主要发展特征,将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分为单一——微调时期(1978-1984)、增量——开放时期(1985-1992)、多样——转型时期(1993-1998)和多元——发展时期(1999-2008),并对不同时期高等教育投资政策问题、目标、内容、实施进行概括性总结。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单一——(-)微调时期的政策特点是简政放权,鼓励创收,重点投入,完善资助和利用外资;增量——开放时期的政策特点是实行了“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明确了“两个增长”的投资要求,改革了对高等学校的拨款方式,实现了招生形式多样化,实施了学生收费与助学金改革,社会捐赠开始涌现;多样——转型时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改革了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形成了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建立了学生缴费上学、国家资助保障的制度,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多元——发展时期的政策特点是地方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责任加大,社会融资成为高校投资的重要来源,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稳定学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治理乱收费、构建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多元化模式基本形成。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政策表现出政策主体趋向多元化、政策目标的完成效果在地区间的不均衡程度提高、政策决策过程受政策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科学性有待提高等演变特征。  第三部分是对河南省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的现实考察,由第四、五、六章,第七章结论部分构成。该部分依据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各种统计数据,结合问卷、访谈等方法,分别从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文本、制定过程、实施过程、政策结果等方面,分四个时期对河南省1978年至2008年间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进行了现实考察。并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对五个渠道的投资政策有效性进行了纵向的分项评价。从整体上来看,多元——发展时期(1999-2008)的高等教育投资效率应该是最有效的,因为不管是从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来看,还是从生均教育经费的增长来看,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投资效果都是最明显的。另外其他三个时期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就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公平目标等方面来看都各有优缺点。从分项评价来看,随着高等教育投资渠道的变化,不同渠道的投资有效性会产生浮动的相对性变化。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政策的效率在逐渐变小,但从同一时期横向比较看,五渠道中财政投资的效率还是相对较高。河南高校学费总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在多元——发展时期,但学生收费政策的效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学校创收一直都不是河南高等教育投资的主要渠道,整体而言,效率是变低的。河南高等教育学校融资政策效率值呈现波动态势和先大后小的变化趋势。河南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数额较小,整体上效率值呈现波动态势,几乎没有变化规律。1978-2008年的31年间各渠道效率由大到小分别是财政投资、社会捐赠、学生收费、学校创收、学校融资。  第四部分是提高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有效性的政策建议,由第七章构成。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提高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有效性,一是要统一认识,增强综合实力。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增强民富国强的经济实力;营造多元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完善政策,健全制度体系。要明确责任,完善管理体制;创造条件,完善政策短板;明确主体,强化财政投资;科学分配,完善拨款模式。三是要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力。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增强责任力;资格和能力相统一,提高执行力;计划和实施相统一,增强预见力。四是要提高政策执行客体的适应力。要政策引导,提高家庭(个人)的适应力;主客兼顾,提高学校的适应力;营造氛围,提高社会的适应力。五是要完善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监督体系。要完善考核制度,看政策落实的好不好;扩展评估内容,看效益发挥的高不高;加大审计力度,看资金使用的对不对。  政策是影响事业发展的关键。本文期望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的区域研究,使人们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前进历程中,对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审视,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有力助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其他文献
品德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每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其内容可以包括几个方面:1.对课堂上讲授的
罪犯分类管理是监狱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衡量一国矫正制度发展、监狱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罪犯分类管理经历了长期规划和探索,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深入
挂篮作为悬臂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不仅具有结构轻巧、便于前移,拼制简单方便,和无压重等优点,而且刚度大、变形小,能够很好的满足悬臂桥梁施工的需求.随着今年来建筑技
简单应用题是用简单的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题目,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简单应用题教学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有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我每次作文批改时常采取眉批、横批、添删改点划批和下总评语。然后抽好中差作文评析,其间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收效却不明显。究其原因方才发觉
山西省大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在攻坚深度贫困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支撑,20
期刊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来自第一线的宝贵的教学档案资料。它是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 The p
志愿者活动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过去相比,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甚至服务对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志愿活动越来越多地深入到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 XRCC3 Thr241Met(rs861539)多态性与淋巴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2016年4月之前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过程,即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是相互作用的.只有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