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升级与变革,国家战略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个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融资,因实质抵押物的门槛而无法通过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手段的准入审查。而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寻求基金投资来促进发展。进而在国家战略引导下的产业基金,积极投资于战略新兴的企业。因此,产业基金投资下的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与共生理论,结合产业基金与行业发展状况,本文以2015至2018年公司、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统计数据和资料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探讨产业基金投资下的生物科技A公司发展路径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案例分析结合内外部环境、行业特点、政策法规、财务数据对A公司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产业基金投资下的企业价值创造。特别是政策法规日趋严苛的状态下,公司运用产业基金的资源关系,创造其经济价值、战略价值与市场价值。本文主要结论:第一,产业基金投资下的公司一是解决产品线延伸的资金缺口,二是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与运营体系。第二,公司布局生命健康领域的战略目标与具有国资委的背景下产业基金的融合,达到了战略目标一致性与资源互补性。第三,财务绩效呈现较好的结果,市值与净均有较好的增长,其业绩增长的背后表现出相互间的支持度和运营效率,产业基金投资后,公司的经济价值、战略价值与市场价值得到提升。第四,从企业经营科学管理的角度来观察,公司的经营效率还需进一步的改善,价值创造仍有进步的空间。通过对省国资背景的产业基金投资下新兴产业的生物科技公司,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其他产业基金投资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对其他上市公司以及中小企业具有融资需求的公司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