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热效应的PBO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损伤修复及机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界面即纤维和树脂基体间的界面区域,被认为是决定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复合材料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界面容易受到机械力、化学、热、紫外线辐射等刺激的影响,在结构内部形成裂纹或微裂纹,这些裂纹或微裂纹很难检测和修复,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复合材料整体性能失效。赋予复合材料界面损伤修复性能作为一种延长复合材料使用寿命的新兴方法一直是各国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针对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损伤难以检测及精准修复的问题,以PBO纤维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光热效应的PBO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损伤修复的构建及其机制的研究。采用表面涂覆方法,通过调控PBO纤维在氮化硼-聚多巴胺(BN-PDA)纳米片溶液中的浸渍时间和质量浓度,将光热转换剂BN-PDA纳米片均匀致密地负载在PBO纤维表面,得到表面具有光热转换性能的BN-PDA-PBO纤维。以热塑性聚氨酯(TPU)为树脂基体、BN-PDA-PBO纤维为增强体制备了TPU-BN-PDA-PBO单丝复合材料。采用单丝拔出测试评估PBO单丝复合材料的界面损伤光热修复性能。结果表明,在氙灯辐照下,TPU-BN-PDA-PBO单丝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光热修复效率为72.73%,而且在循环5个修复周期后界面光热修复效率仍然可以保持在70%。相比之下,没有负载BN-PDA纳米片的PBO单丝复合材料没有发生界面损伤修复。这是由于在光辐照下界面层的BN-PDA纳米片可以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热能,触使TPU-BN-PDA-PBO单丝复合材料界面损伤处的温度升高,当界面温度达到树脂基体Tg以上时,界面处树脂基体的分子链发生运动而实现界面损伤修复。由于Cu2S和Ag纳米粒子的耦合使纳米粒子在光辐照下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增强,所以Cu2S-Ag纳米粒子具有很强的协同光热转换能力。通过优化硝酸银的浓度、硫化亚铜种子溶液浓度、PBO纤维的质量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将Cu2S-Ag-PDA纳米粒子致密均匀地负载于PBO纤维的表面,得到表面具有光热转换性能的Cu2S-Ag-PDA-PBO纤维。同时,以聚氨酯为树脂基体、Cu2S-Ag-PDA-PBO纤维为增强体制备了TPU-Cu2S-Ag-PDA-PBO单丝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氙灯辐照下界面层的Cu2S-Ag-PDA纳米粒子可以高效率地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换为热能,触使TPU-Cu2S-Ag-PDA-PBO单丝复合材料界面损伤处的树脂基体发生原位加热进而实现界面损伤修复。计算结果表明TPU-Cu2S-Ag-PDA-PBO单丝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光热修复效率可以达到80.97%,高于TPU-BN-PDA-PBO单丝复合材料。同时,在5个循环修复周期内,TPU-Cu2S-Ag-PDA-PBO单丝复合材料的修复效率可以维持在75%-81%。以BN-PDA-PBO、Cu2S-Ag-PDA-PBO、PBO@NH2-MIL-88B-Fe-GO纤维织物为增强体、聚氨酯为树脂基体,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PBO纤维复合材料。通过优化反应时间、光热转换试剂与PBO纤维的质量浓度等调控光热转换剂Cu2S-Ag-PDA、BN-PDA、NH2-MIL-88B-Fe-GO在PBO纤维织物表面的负载效果。利用三点弯曲试验评估PBO模压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损伤光热修复性能。结果表明,TPU-BN-PDA-PBO、TPU-Cu2S-Ag-PDA-PBO、TPU-PBO@NH2-MIL-88B-Fe-GO模压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光热修复效率分别为55.2%、64.9%和67.1%,远高于TPU-PBO纤维复合材料。本论文所提出的基于光热效应实现PBO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损伤修复策略不仅仅局限于PBO纤维复合材料,在其他材料修复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新型近红外二区(NIR 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像信噪比和更深的穿透深度。尽管目前NIR Ⅱ荧光探针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和传感等领域,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1000-1300 nm范围内生物组织自体荧光的存在降低了成像对比度。而且,荧光强度依赖于浓度、激发功率、组织穿透深度以及组织类型等外界条件,影响了生物传感的准确性。针对自体荧光干扰和生物传感不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利用微小的传感器节点监测复杂的物理世界。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军事监测、环境监测、交通监测、以及结构健康监测等等,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调度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问题之一,包括通信调度问题和计算调度问题。调度问题研究网络中信道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分配,直接影响了网络的性能。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配备电池能源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该节点称作有源传感器节
微结构表面因其辐射特性具有调控手段丰富、调控能力强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目标探测、航天器热控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同时,基于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微结构表面因其辐射特性具有随温度可逆变化的特点,在上述各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尽管针对微结构表面辐射特性的研究已开展较多,但是对实际机加工产生的类光栅微结构表面辐射特性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加工后的基材形貌对金属表面辐射特性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同时,工程中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发酵乳制品发酵剂主体菌种之一,其高生物量是开发高效直投式发酵剂的关键。目前研究发现即使在营养充足条件下,发酵对数末期增殖能力仍会下降,这可能与菌体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挖掘保加利亚乳杆菌培养过程中菌体生理状态变化以及其对活性菌体数量的影响,揭示培养过程菌体分裂的影响机制,促进菌体分裂以解决菌体增殖瓶颈,提高菌体培养密度,对实现发酵剂高活性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保加利亚乳杆菌
复合材料点阵夹芯结构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的力学性能优势,因此其在航空、航天和船舶工业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集中或非均匀载荷的作用下,梯度点阵夹芯结构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其承载能力,区别于传统的均匀点阵夹芯结构,梯度点阵夹芯结构的几何构型的有序变化导致了单胞力学性能及密度在夹芯结构内的梯度分布,合理分配了点阵夹芯的质量,提升了结构的承载效率,因此其在弯曲、整体屈曲和振动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
在航空航天、光学、微电子等领域中的核心器件呈现出结构复杂化、小型化、高加工要求化等发展趋势以增强其功能特性并减小特征尺寸。这些器件多采用难以加工的硬脆材料,这也增加了其制备难度。例如半球谐振子,即是一种典型的小口径薄壁复杂构件,是半球谐振陀螺仪的核心部件。半球谐振陀螺仪由于精度高、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工作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抗冲击能力强等一系列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是执行高价值空间任务的首要选择
兴起于美国的社会情感学习近年来逐渐受到中国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在借鉴这一教育理念并将它运用到中国教育情境时,需要深刻理解其所根植的西方文化对其核心思想的塑造,并对此保持反思性的审察。以这种审察作为对照,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围绕社会情感学习的三个核心概念——自我、社会和情感——展开对于这一教育理念内涵实质的探讨。通过厘清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对于相关概念的论述,为理解和践行社会情感学习提供中国理论的
大力开展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我国太阳能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往往冬季越是寒冷,将夏季丰富的太阳能跨季节转移到寒冷的冬季是实现清洁供暖的梦想。基于水合盐与水蒸气的可逆水合/脱水反应的热化学储热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无需绝热防护、储存周期长等优点,是进行跨季节储热的最佳选择。其中氯化钙水合物因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反应温度区间与建筑供暖相匹配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热化
负刚度结构具有迥异于常见轻质结构的力学特性,如可重用性、跳变特性、多稳态特性,特殊的串联特性等。由于这些特性,该类结构在缓冲吸能、减振降噪等方面展现出一些其他结构所不具备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受到结构特征和变形机制的制约,现有负刚度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远低于泡沫、蜂窝、点阵这样的常见轻质结构和材料,这大大限制了负刚度结构的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负刚度机制,并基于此进行了
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同时,提升塑性是材料科学界一直渴望实现的研究目标,但一般提高金属强度的因素往往会导致塑性的降低,强度和塑性间表现出倒置的矛盾关系。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通过在金属基体中人为地引入刚性颗粒以同时提高材料强度和刚度的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但因颗粒与基体弹性模量差异过大,不协调变形,导致界面应力集中而发生早期开裂,塑性较基体急剧降低。为了解决此种强塑性间的制约问题,本文以石墨烯/6063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