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传感器网络的调度算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利用微小的传感器节点监测复杂的物理世界。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军事监测、环境监测、交通监测、以及结构健康监测等等,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调度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问题之一,包括通信调度问题和计算调度问题。调度问题研究网络中信道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分配,直接影响了网络的性能。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配备电池能源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该节点称作有源传感器节点,因此,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也称作有源传感器网络。传统的有源传感器网络的一个最大限制就是生命周期受限。在大多数应用中,由于监测环境恶劣或者监测范围巨大,人工为能量耗尽的有源传感器节点替换电池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此外,电池泄漏现象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一种新型无源传感器节点应运而生。无源传感器节点自身不配备电池等能源设备,而是通过能量获取技术,从周围环境中的能量源获取能量,如太阳能、风能、射频信号,等等。并且,无源传感器节点通过配备电容器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由无源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称作无源传感器网络。由于周围环境中的能量源是不稳定的且不可控的,无源传感器网络具有能量供应不稳定且不可控的特点。这些能量特点使得无源传感器网络的调度问题更具挑战性,现有的为有源传感器网络设计的调度算法将不再适用。因此,本文研究了无源传感器网络的调度算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本文研究了无源传感器网络的广播调度问题。数据的广播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操作之一,旨在将一个源节点的数据包传输至网络中所有其他节点。由于时效性是衡量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最小化时间延迟的广播调度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无源传感器网络中,无源传感器节点从周围环境中不稳定且不可控的能量源获取能量,导致其能量获取速率可能小于其能量消耗速率,使得无源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供应不足,无法时刻处于工作状态。因此,本文研究了为无源传感器网络生成可行的、通信无干扰的、且具有最小时间延迟的广播调度算法。本文首先证明了无源传感器网络的最小化时间延迟的广播调度问题是NP难的。应用能量预测技术,预测无源传感器节点的能量状态。根据预测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三个适用于不同能量获取环境的近似最小化时间延迟的广播调度算法。本文在理论上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近似比,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算法在降低广播时间延迟方面的性能。其次,本文研究了无源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收集调度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将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感知数据收集到汇聚节点,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处理。数据收集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无融合的数据收集,一种是有融合的数据收集。本文首先研究了无融合的数据收集调度。无融合的数据收集是指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对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感知数据进行任何网内计算,而是直接将原始感知数据收集至汇聚节点。无融合的数据收集适用于所有感知数据同等重要,或者感知数据之间的时空相关性不大的情况。本文结合无源传感器网络的能量特点,研究了为无源传感器网络生成可行的、通信无干扰的、且降低时间延迟的数据收集调度算法。根据干扰模型将网络划分为子区域,利用能量预测技术预测无源传感器节点的能量状态,并利用信息交换技术在邻居节点间传输包含能量状态和调度策略的信标信息,分布式地为网络生成降低时间延迟的数据收集调度。分别考虑了线型无源传感器网络和一般无源传感器网络,并为每种网络提出了一个具有时间延迟上界的数据收集调度算法。本文分析了所提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证明了算法生成的数据收集调度的时间延迟上界,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降低无源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收集时间延迟。第三,本文研究了无源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聚集调度问题。数据聚集是一种有融合的数据收集,在感知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中继节点可以通过网内计算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将数据融合的结果继续向汇聚节点传输,网内计算中常用的聚集函数有求最大值、求平均值、求和等等。数据聚集适用于感知数据之间的时空相关性很强,或者汇聚节点只需要获取网络中感知数据的某一聚集函数值的情况。本文研究了无源传感器网络的最小化时间延迟的数据聚集调度问题。本文首先证明了该问题是NP难的。结合无源传感器网络的能量特点,研究了为无源传感器生成可行的、通信无干扰的、且降低时间延迟的数据聚集调度算法。利用能量预测技术预测无源传感器节点的能量获取速率。基于预测的能量获取速率,首先为无源传感器网络构建能量获取速率-工作量平衡的数据聚集树。然后,根据干扰模型为数据聚集树上的无源传感器节点分配传输时间,提出了一个具有时间延迟上界的数据聚集调度算法。本文分析了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以及算法生成的数据聚集调度的时间延迟上界,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在无源传感器网络中,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显著降低数据聚集的时间延迟。最后,本文研究了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无源传感器网络的计算调度问题。在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无源传感器网络中,计算能力有限的传感器节点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将计算任务上传到位于网络边缘的、具有较高计算能力的边缘设备上,如基站、接入点等,提高网络的计算能力。同时,边缘设备通过发射射频信号为无源传感器节点供能,无源传感器节点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化为电能,供其传输和计算。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完成的任务计算量是衡量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最大化网络计算完成率的计算调度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计算完成率定义为在一个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无源传感器网络中,所有传感器节点完成的任务计算量与总需求的任务计算量的比值。在半双工传输模式下,边缘设备向传感器节点发射射频信号以及传感器节点向边缘设备上传计算任务无法同时进行,如何合理分配网络中的信道资源以提高网络性能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无源传感器网络包含多个边缘设备时,由于每个传感器节点向不同边缘设备上传计算任务消耗的时间和能量是不同的,如何合理分配网络中的计算资源以提高网络性能是第二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为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无源传感器网络生成具有最大计算完成率的计算调度算法。本文证明了在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无源传感器网络中,最大计算完成率的计算调度问题是NP难的。首先,为传感器节点构建一个能量获取时间分配的候选集。对于每一个候选能量获取时间,解构问题的最优解,求解部分问题的最优解,并将剩余问题转化为广义指派问题求解,提出了近似最大化计算完成率的计算调度算法。本文在理论上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近似比,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在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无源传感器网络中,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显著提高网络的计算完成率。
其他文献
飞机机电系统是飞机核心系统之一,其安全运行是保障飞机正常飞行和乘员安全的必要条件。飞机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是组成飞机机电系统的机电部件(以下简称“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处于健康状态。但是飞机机电系统部件具有结构复杂、使用频繁、运行工况时变等特点,当其健康状态退化到一定程度,将导致飞机出现更严重的损伤,轻则造成飞机运维成本增加,重则引发飞机安全事故。健康状态在线估计是评估飞机机电系统部件的健康状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日益增长,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需要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支撑和自主运行”转变,并网逆变器的高可控性和灵活性为实现该转变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引发了复杂的同步失稳事故,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和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同步控制下并网逆变器面临的静态失稳和小信号同步失稳问题
随着大型航天器在空间探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型轻量化结构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薄膜结构质量轻、展收比大,具有在未来航天器上应用的巨大潜力,主要包括天线、太阳帆、太阳电池阵、遮光罩和光学成像镜等应用领域。作为一种预应力结构,薄膜在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相比传统结构具有不同力学特性,在空间应用中会产生更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只有继续完善薄膜理论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技术层面的制约。薄膜在空间中的应用依赖于展开
针对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电动汽车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研究者们已在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梯次利用技术仍然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是,退役电池测试时间冗长,单一的健康状态评价依据使得退役电池再成组后的性能一致性差,难以释放电池最大放电能力,这极大的增加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易集成、软开关和效率高等优点,是小型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存在轻载调压能力差和高频寄生谐振的缺点,导致调压时开关频率范围宽、开关损耗大、电感利用率低、关断过电压和电磁噪声大等问题。为此,本文对谐振开关电容变换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首先,论文针对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轻载调压能力差和高
随着微纳工艺和芯片集成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等低空慢速小尺寸(“低慢小”)目标呈现爆发式增长,多种层面的黑飞和恶意监控等乱飞行为给低空探测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而传统探测方式往往差强人意,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技术弥补低空防御的漏洞。激光雷达以波束窄、方向性强、小型化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业界关注,它将是弥补传统雷达在低空领域漏洞的主要技术方案,也是近年来应用发展较为迅速的诸多技术路线之一。本论文围绕“低
锰氧化物因其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储量丰度高和环境友好等特征,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广受关注,但较低的能量密度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根据公式E=0.5CV2可知,能量密度的提升可以从提升比电容值和拓宽工作电压区间两个方面入手。尽管纳米化以及碳材料复合可以改善锰氧化物电极的比电容值,但团聚现象导致实际有效的比表面积较小,实际容量与理论比电容值相差甚远。而且,传统碳材料复合界面连接模式仅靠范德华力或静电吸附,界面
在微机电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其供能部件能量密度低、质量大和续航时间短等短板问题越发突出,限制了电子设备和机械产品的微型化与便携化。而基于碳氢燃料燃烧的微型热光电系统具备能量密度大、体积小、质量轻和供能时间长且稳定等显著优势,是一种应用前景较好的微型动力系统。微型热光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元件将微型燃烧器的高温壁面辐射能量转换成电能,但目前微型热光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偏低。为了提高微型热光电系统的
为了满足电子设备和飞行器对轻质吸波材料的强烈需求,本文以多孔碳材料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各种吸波机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在微观(纳米)、介观(微米)和宏观(毫米)尺度的范围内设计及优化,以获得具有轻质和宽频吸波特性的碳材料。研究表明,在微观尺度上偶极子和电导对吸波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以往的研究缺乏对微观模型建立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关注。因此,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构建氮掺杂碳模型,研究偶极子、电
新型近红外二区(NIR 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像信噪比和更深的穿透深度。尽管目前NIR Ⅱ荧光探针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和传感等领域,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1000-1300 nm范围内生物组织自体荧光的存在降低了成像对比度。而且,荧光强度依赖于浓度、激发功率、组织穿透深度以及组织类型等外界条件,影响了生物传感的准确性。针对自体荧光干扰和生物传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