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直肠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来源 :桂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yo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手术、放疗、化疗等一系列治疗方式的应用,直肠癌近远期疗效得到极大改善。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在治疗良恶性病变中减少了手术创伤及相关并发症,其术后快速康复特性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其直肠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仍有争议。本文旨在分析TEM对比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S)在I期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直肠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2020年12月之前公开发表的有关TEM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I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筛选相关文献,提取有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转移等相关数据,数据处理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结果:本文共纳入16篇临床试验,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12篇,共纳入患者1229例,其中行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患者579例,腹腔镜手术患者650例。1.手术时间:(MD=-74.34,95%CI=-85.89~-62.79,P<0.00001)、TEM组较L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MD=-83.62,95%CI=-97.86~-69.39,P<0.00001)TEM组较L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MD=-4.90,95%CI=-14.90~5.09,P=0.34),TEM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较LS组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32.13,95%CI=-36.96~-27.30,P<0.00001)TEM组较LS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MD=-6.17,95%CI=-7.86~-4.49,P<0.00001)TEM组较L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MD=-3.21,95%CI=-3.35~-3.06,P<0.00001)TEM组较L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OR=0.30,95%CI=0.20~0.44,P<0.00001)TEM组较L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OR=0.45,95%CI=0.16~1.26,P=0.13)TEM组较LS组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OR=0.45,95%CI=0.22~0.94,P=0.03)TEM组较LS组发生率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OR=0.35,95%CI=0.11~1.08,P=0.07)TEM组较LS组发生率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OR=0.64,95%CI=0.22~1.86,P=0.41)TEM组较LS组发生率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失禁:(OR=0.40,95%CI=0.14~1.12,P=0.08)TEM组较LS组发生率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药物应用:(OR=0.00,95%CI=0.00~0.01,P<0.00001),TEM组较L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障碍:(OR=0.16,95%CI=0.04~0.71,P=0.02),TEM组较L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复发转移:(OR=0.77,95%CI=0.29~2.09,P=0.61)T1直肠癌行TEM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较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治疗后T2直肠癌行TEM较LS组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1)TEM较LS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量、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止痛药应用等围手术期结局有较大优势,直肠癌围术期治疗疗效较好。(2)TEM较LS有较低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TEM能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3)TEM可部分代替LS在I期直肠癌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m6A甲基转移酶METTL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ETTL14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体外实验研究METTL14对甲状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初步探究METTL14在甲状腺癌中的下游调控机制。方法:收集40对甲状腺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样,运用qPCR方法检测METTL14在甲状腺癌患者及正常人中的表达情况;另外,收集5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癌组织及36例非甲
目的:目前,临床上对于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阴性(≤20 ng/ml)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监测和生存预后评估尚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606例接受肝癌根治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AFP阴性组303例,AFP阳性组303例。针对患者术后一年内是否复发,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1ɑ(MIP-1ɑ)与Erk1/2/Bax信号通路在骨髓瘤骨病(MB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和MIP-1ɑ拮抗剂联合硼替佐米通过抑制Erk1/2/Bax促进骨髓瘤骨病成骨作用。方法:选取MBD患者骨髓液22例(实验组)及正常人的骨髓液8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IM-9骨髓瘤细胞株方法构建MB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按药物给予分别为对照组、硼替佐米(Bor)组、MIP-
目的:肝癌作为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迄今为止,肝癌的初步筛查以及血液学诊断仍依赖于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值。然而临床上仍有30%-40%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甲胎蛋白呈阴性,这一现象造成一部分患者的诊断难度增加,甚至延误早期治疗。目前对外泌体与肝癌之间关系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将通过肝癌患者血浆外泌体蛋白质组学
目的:有研究显示4K评分结果小于7.5%的人群患有中高危前列腺癌(PCa)的风险较低。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4K评分在接近7.5%的阈值范围内(7.5%-10%)检测中高危PCa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通过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截止2021年2月前发表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用于绘制森林图
目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已被证实在多种实体肿瘤存在高表达,但与转移性前列腺癌预后关系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来全面综合评价乳酸脱氢酶与转移性前列腺癌在预后方面的关系,以期更好的了解乳酸脱氢酶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的应用。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手动搜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Co
目的:观察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求预防及治疗胃癌的有效办法的可能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取新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术前经胃镜病理结果或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胃癌),然后根据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分为不同的亚组。分别对癌组织和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的背景脑电图和睡眠中非快速眼动睡眠Ⅱ期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在一周内采用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分和视频脑电图检查。CRS-R评分需要重复3次并采用最高评分,脑电图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
目的:喉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喉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策略包括多种疗法的组合。尽管有了改进的诊疗策略和更准确的治疗方法,但在过去40年中,喉鳞状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并未明显提升。因此,早期检测喉鳞状细胞癌,探索其分子标记以及新的治疗靶标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喉鳞状细胞癌转录组的测序数据及患者生存、临床资料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一种与糖酵解相关基因组成的预测标签,作为预后风险标签。方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液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质破坏分级、ISS分期、临床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了解MDSCs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MM患者骨髓液标本为实验组,收集10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n,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