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轨迹分析及动态预测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居于第三位,死亡率居于第二位。目前局部进展期CRC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治性切除手术。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治愈,但有30-50%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预后较差。早期识别预后较差的患者是CRC术后监测的主要目标。如何利用围手术期肿瘤标志物实现比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更个体化的生存预测,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CRC指南推荐围手术期常规测量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以监测复发,但仅使用CEA预测预后的准确性有限,有必要结合其他标志物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与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与CRC预后的关联己经被广泛研究,但是否应将CA19-9和CA125用于CRC的预后监测仍存在争议。此外,肿瘤标志物的测量是一个纵向的过程,以往关于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仅关注其在术前或者术后有限个时间点的测量值,忽略了其动态变化轨迹。且现有的CRC预后预测模型大都是基于术前标志物水平构建的,未能充分利用纵向标志物信息,动态预测尚未实现。本研究基于回顾性队列设计收集了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重复测量的血清CEA、CA19-9和CA125,拟合围手术期肿瘤标志物轨迹,评估联合测量CEA、CA19-9和CA125的预后价值,并构建预测模型实现结直肠癌预后动态预测。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了 2011年1月至2019年2月,在3个中心(云南省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Ⅰ-Ⅲ期CRC患者,回顾性收集了患者围手术期标志物的重复测量值。队列随访至2020年6月30日,主要终点是死亡,次要终点是复发。通过潜在类别增长混合模型拟合围手术期CEA轨迹,识别人群中潜在的轨迹分组。使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评估CEA轨迹分组与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或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之间的关联。进一步识别围手术期CA19-9以及CA125轨迹。联合分析CEA、CA19-9和CA125,根据三个标志物术前水平和围手术期轨迹模式将患者分别分为不同的术前联合组和轨迹联合组,确定在CEA基础上联合测量CA19-9及CA125的预后价值。基于函数型主成分分析(Fun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FPCA),对CEA、CA19-9和CA125的纵向变化模式进行特征提取。进一步考虑三个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多元函数型主成分分析(Multivariate fun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MFPCA)提取多个纵向标志物的变化特征。基于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病理变量构建随机生存森林模型,进一步纳入CEA、CA19-9和CA125的术前测量值及其围手术期变化特征进行预后预测。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布莱尔分数(Brier score,BS)、净重新分类改善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果。使用云南省的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十折交叉内部验证,同时使用广东省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研究结果:有术前CEA测量,且在术后36个月内有三次及以上重复CEA测量的2160例结直肠癌患者被纳入CEA轨迹分析。围手术期CEA具有三个轨迹组,即低稳定组(n=1680,77.78%)、早期上升组(n=291,13.47%)和晚期上升组(n=189,8.75%)。在低稳定组,CEA在术后36个月内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0-5.0 ng/ml),无明显升高或降低;在早期上升组中,CEA在术后3个月内从术前升高的水平(>5.0ng/ml)迅速下降到正常范围(0-5.0ng/ml),然后在术后9个月时开始上升;在晚期上升组中,CEA在术后3个月内下降到正常范围(0-5.0 ng/ml),并在术后18个月内保持稳定,随后缓慢升高。与低稳定组相比,早期上升组和晚期上升组发生死亡结局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 1.68(1.19-2.36)和 2.46(1.75-3.47),发生复发结局的 HR(95%CI)分别为 1.54(1.21-1.96)和 1.68(1.27-2.21)。围手术期CA19-9和CA125也存在低稳定组、早期上升组和晚期上升组,且上升组相对于稳定组有更高的死亡和复发风险。1974例患者被纳入三个标志物的联合分析。三个标志物联合将患者分为六个术前(轨迹)联合组,即三个标志物均正常(平稳)的组、仅CEA升高(上升)的组、仅CA19-9升高(上升)的组、仅CA125升高(上升)的组、两个标志物升高(上升)的组以及三个标志物均升高(上升)的组。与三个标志物均正常的组相比,术前联合组发生死亡结局的 HR(95%CI)分别为 1.87(1.29-2.70)、3.82(2.37-6.17)、1.87(0.97-3.61)、2.81(1.93-4.11)和4.99(2.80-8.86)。在调整术前水平以后,与三个标志物均稳定的组相比,轨迹联合组发生死亡结局的HR(95%CI)分别为1.60(1.09-2.35)、1.52(0.76-3.05)、6.13(3.75-10.00)、3.99(2.63-6.05)和 12.00(5.37-26.60)。术前和轨迹联合组与复发的关联具有类似的趋势。包含术前CEA、CA19-9和CA125的预测模型性能优于仅包含术前CEA的预测模型。在术后36个月,与仅包含术前CEA的预测模型相比,包含术前CEA、CA19-9 和 CA125 的预测模型 AUC 更高(0.774 vs.0.716),BS 更低(0.557 vs.0.558),NRI 为 33.5%(95%CI:12.3-54.8%),IDI 为 0.017(95%CI:0.005-0.029)。在包含术前CEA、CA19-9和CA125的预测模型中进一步纳入术后12个月内三个标志物的纵向测量值后,模型的预测性能进一步改善,术后36个月的AUC提高至 0.849,BS 降低至 0.049,NRI 为 40.8%(95%CI:19.6-62.1%),IDI 为 0.071(95%CI:0.045-0.098)。在术后60个月,基础模型(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临床病理学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CEA术前测量值模型、三个标志物术前测量值模型、CEA纵向测量值模型、三个标志物纵向测量值模型外部验证的AUC分别为0.581、0.597、0.620、0.696、0.736,与上述内部验证结果一致。变量重要性分析显示,代表三个标志物纵向变化特征的第一、第二主成分是仅次于病理分期的重要预测变量。所提出的纵向预测模型可以为新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动态预测,在获得新的标志物的测量值时更新估计的生存概率。研究结论:围手术期CEA轨迹可以独立于术前CEA水平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对术后CEA呈上升趋势的患者应给予密切关注。联合测量CEA、CA19-9和CA125有助于识别预后较差的CRC患者,在结直肠癌预后模型中纳入CEA、CA19-9、CA125及其围手术期纵向测量信息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效果,建议在CEA的基础上增加CA19-9和CA125的动态测量以监测预后。基于所提出的纵向预测模型能够利用患者重复测量的肿瘤标志物实现未来死亡风险的动态预测。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致残及致死率较高,已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心血管疾病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指标。近年来,血脂异常患病率持续较高,是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常见性疾病。血脂异常是一个沉默隐匿的长期病变过程,其根源可追溯到儿童期。因此,研究血脂异常的儿童期危险因素,对于开展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控至关重要。现阶段,儿童肥胖患病率居高不下,是威胁健康的重
学位
研究背景:中介分析的目的是研究解释变量A如何通过改变中介变量M进而使因变量Y发生变化。交互效应分析是研究暴露因素A对于因变量Y的效应在哪部分人群M中存在或者效应最强。然而,当解释变量A与中介变量M对于结局变量Y的效应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时,进行传统的中介分析不能进行合理的效应分解和比较中介与交互效应的相对大小。存在中介关系的数据进行交互作用分析是否会影响交互作用分析的Ⅰ类错误,反之,存在交互作用关系的
学位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引起的一种常见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MV具有单一血清型,通过疫苗接种消除麻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疫苗免疫活动在降低儿童发病和死亡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几年部分国家出现了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因此,麻疹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山东省麻疹2017年之前疾病负担相对较重,发病率较高
学位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以人体循环动脉压力增大为典型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常伴随着心、肾和脑等脏器的结构性甚至功能性的损伤。高血压是全球慢性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关键性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全球已有约12.8亿人患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数量预计在2025年将超过15.6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9.2%。据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在成年群体中约为27.
学位
随着信息的发展、人们上网时间的增加以及各种新型显示技术的涌现,人们通过视觉感知的形式和内容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同时,越来越多的显示技术、设计学、医学等方面的工作者开始对显示终端引起的视觉疲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圆偏振光、标准动态范围都可以产生较小的视觉疲劳,通过改变显示终端屏幕色温、减少蓝光以及通过搭配前景色与背景色来缓解视觉疲劳。这些研究结论也作为理论支撑被应用到护眼模式、阅读类应用的设计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提高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时代目标的重要一步,并指出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因而在当今环境下讨论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具有现实意义与政策意义。笔者针对2008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职工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分析发现其不降反升。因此本文将新近出现并快速发展的企业金融化与2010年后劳动收入份额增长联系起来
学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通过加大金融市场摩擦——降低居民家庭可获得的金融服务,增加居民家庭未来收入不确定性——提高居民家庭预防性储蓄,增加家庭对无风险金融资产种类需求——促进家庭投资组合多样化程度三方面影响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本文首先对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相关理论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如何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产生作用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
学位
由于复杂的血流成分、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异质性,传统的纳米制剂对肿瘤的杀灭作用有限,主要体现在给药效率低和肿瘤渗透能力较差。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构建了一种新型血小板膜涂层纳米颗粒(PCDD NPs),用于肿瘤的化疗/光动联合治疗。血小板膜赋予PCDD纳米颗粒良好的长循环作用和肿瘤靶向的能力,到达肿瘤部位,在近红外光(NIR)照射下,二氢卟吩e6(Ce6)产生活性氧(ROS),促进血小板膜破裂释放出C
学位
作为锻压生产中最重要的加工装备之一,压力机可以完成冲裁、弯曲、拉伸、成型等大部分的锻压工艺。力能控制式压力机做功能力强、生产效率高,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结构和功能复杂,制造成本高昂,对力能控制式压力机的调试十分困难,导致难以对其进行快速、可靠设计,拉长了其从研发到投入生产的周期。为降低调试周期和成本,提前预知系统级风险,本研究基于数字孪生的虚实一致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
学位
肿瘤是当今世界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放疗、化疗、手术切除等传统的治疗手段对晚期肿瘤和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有限。随着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探究的不断深入,免疫疗法逐渐成为极具潜力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强化机体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达到特异性清除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对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鼻咽癌等多种肿瘤治疗效果显著,是目前最有可能根除肿瘤的治疗策略。细胞免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