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等待治疗为对照,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汗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等待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维持原发病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穴位敷贴法,选取双侧肺俞、心俞、脾俞、肾俞及神阙穴敷贴。隔日治疗1次,4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等待治疗组在等待期间不给予穴位敷贴法。以疗效判定标准、中医症状积分、SF-36量表积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9%,等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多汗症状积分比较:①组内比较,治疗组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等待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随访与治疗后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SF-36健康量表评分比较:①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在总分数、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6个方面上,有统计差异(P<0.05),其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与治疗后相比,各个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等待治疗组SF-36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积分下降,在总分数、社会功能、心理健康3个方面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后的积分,在总分数、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9个方面上,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其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积分,在总分数、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9个方面上,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其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穴位敷贴疗法治疗肺心病多汗症状的疗效确切。 2.治疗后患者多汗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等待治疗组。 3.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治疗组优于等待治疗组。 4.随访显示,治疗组短期疗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