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师古《汉书注》看史注的特点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59798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学术史上,史学曾一度是经学的附庸,自《史记》《汉书》而下,史部便卓然独立。经史分离之后,其注释也往往存在差异。本文对史部典籍--《汉书》颜师古的注解分别从注释体例、注释术语、注释内容等方便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与《史记》《三国志》等史部要籍的注释进行对比,归纳出史书注释的共同之处,然后与《五经正义》内相关的经书注释进行比较,得出史注与经注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书注释偏重词义,史书注释注重文意;经书注释少补充史料,史书注释大量补充史料;经书注释多为语词训诂,史书注释多为名物训诂;经书训释多引经书,史书注释经史子集都引;经书二度注释多注重疏通,史书二度注释多注重驳误反正;经书训释札记体注重更正前人训释之误,史书注释札记体注重校勘文字等。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子辐射诱发离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和HPRT基因突变率作为中子辐射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方法采用14MeV中子等剂量率照射离体人外周血,吸收剂量
本文在前人对王鲁彦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考察其早期参与“明天社”的文学活动,认为其关注中国人生存状态之“盲目性”这一理念,影响了他一生的短篇小说创作。在明确王鲁彦受鲁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通过充满北京地域特色的语言向我们反映了一段永远无法遗忘的历史。他把北京话中的精华锤炼成极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既有活泼的京味儿,
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以两位初级汉语百分教师的会话课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百分教师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以及什么样的教师既是学生心目中的“
见过青年画家邵仄炯的,往往会被他身上的古典气质所吸引,斯文的眼镜,谈吐儒雅亲和、不事浮言,一如他笔下的山水,冲淡平和,敦厚雅逸,有着浓浓的古典情韵,仿佛“今之古人”。然而走近了,才会发现,邵仄炯有着古道热心,有着对生活、对传统、对自然强烈的热爱,因而在他的笔下,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蕴藏着旺盛的生命力。这股力量,来自传统经典,经过邵仄炯心中丘壑的吞吐点染,又画成纸上江山,出古入新,让人看到一个年轻
笔者在澳大利亚进行教学实践的中学墨尔本文法学校是一所基督教会男校,其汉语教学历史由来已久。笔者在该校初中部工作,教学对象是7、8两个年级的男生,年龄范围从11岁到14岁,
周作人是现代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现代文学研究中充满争议的作家,附逆使他本人及其研究更具有复杂性。敌伪时期,周作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他表达自己的
为了获得合理的退火工艺,研究了在不同温度退火不同时间的4J36因瓦合金冷轧板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4J36合金冷轧板的奥氏体
本文以诗人林庚的格律诗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林庚诗论中极为重要的一对概念--“自由诗”与“自然诗”的比照作为切入点,着重探讨林庚由自由诗转向格律诗的因为、依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