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因为L5缺乏典型的人字嵴结构使得在螺钉植入过程中,通常要扩大手术切口或过度牵拉腰背部肌肉和筋膜等软组织以此寻找进钉点。尽管横突、椎间关节等解剖部位可以用来确定置钉点,但这些解剖部位的过度暴露,极大地增加了出血风险和手术时间,此外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的病例中,上述解剖标志识别困难,进一步增加手术难度。为此我们以棘突上方根部的水平线与椎板外缘的垂直线交点作为L5进钉点,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本研究目的是利用mimics对L5三维重建并以新定义置钉点模拟置钉,收集相关置钉数据作为参考,并结合临床手术实践探讨新定义进钉点在L5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准确性、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50例正常腰椎三维CT的影像学原始资料,将其导入Mimics V21.0中重建出L5三维模拟图像,在三维立体图像上定位新的置钉点并模拟置钉,观察螺钉是否正确位于椎弓根内,测量新定义的进钉点与椎弓根中轴线位置毗邻关系,测量螺钉的置钉深度和矢状面及冠状面的置钉角度及两侧钉尾间距。临床上随机选取100例拟行腰椎手术并且需行L5螺钉固定的患者,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新定位方法行L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术前模拟置钉测量的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C臂透视确定螺钉在椎弓根的位置。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取传统置钉方法置钉,同样c臂透视确保置钉的安全准确。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置钉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评分、置钉准确率、重复置钉率、术中透视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发现即使是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的患者,关节突关节等解剖标志难以识别时,因为棘突及椎板的退行性改变较小,解剖标志比较固定,因此为L5退行性病变严重时的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定位的置钉点位于椎弓根中轴线的偏内侧3.58±1.41mm;模拟的置钉长度为43.28±3.36mm;矢状面的倾斜角度是14.48±3.34°;横断面的倾斜角度是13.84±2.71°;钉道中心位于椎弓根中轴线内侧1.33±0.55mm、上侧1.24±0.63mm,钉尾间距45.46±3.86mm。临床手术过程中,采用新定位方法共计植入100颗L5椎弓根螺钉;96颗(96%)螺钉准确安全位于椎弓根内,4颗(4%)螺钉置钉效果欠佳,采用传统置钉方法共计植入100颗L5椎弓根螺钉;94颗(94%)螺钉准确安全位于椎弓根内,6颗(6%)螺钉置钉效果欠佳。两组患者均未表现出神经根损伤等不良并发症。两组患者相比,新定位方法在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评分、置钉准确率、重复置钉率、术中透视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置钉方法,但两者的术后并发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因为棘突和椎板的退变程度小、解剖部位比较稳定,解决了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严重的患者其他典型的解剖标志不易识别时的置钉难题。新进钉点在椎弓根中轴线略偏内侧,无需过多暴露椎间关节囊和横突等解剖结构,减少了肌肉和筋膜的过度牵拉,在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评分、置钉准确率、重复置钉率、术中透视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置钉方法。因此,以棘突上方根部水平线与椎板外缘垂直线的交点做为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