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RAQ技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筛选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1在心肌缺血性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ch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edial infarction,AMI)是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一种急性心肌缺血性疾病,指冠状动脉在发生急性堵塞时,心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冠心病。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给全球公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由于该病发病率极高,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心源性休克等,所以对于及时针对AMI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了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然而,目前除了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性检查手段,尚且缺乏早期识别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所以我们应用iTRAQ技术、动物学实验、细胞学实验等方法,比较和鉴定AMI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从而发现与AMI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并探究其在AM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基于iTRAQ技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蛋白质的筛选及验证1)采用iTRAQ技术检测在AMI组(包括STEMI、NSTEMI)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分析,以期筛选出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2)采用Elisa法验证SAA1是否在AMI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判断其升高是否可作为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应用ROC曲线分析法对该蛋白诊断AMI的特异度、灵敏度进行评估。第二部分探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SAA1的变化及心肌炎性损伤的影响1)通过结扎大鼠的左前降支30min,松开结扎线120min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2)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3)TTC染色法观察心肌梗死情况,并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4)测定大鼠血清CK-MB、LDH水平评估心肌损伤情况;5)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SAA1的水平;6)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LRP3、caspase-1的表达情况。第三部分探究SAA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细胞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1)细胞分组如下:(A)Control组:使用完全培养基,于正常条件下培养细胞;(B)H/R组:将正常条件下培养的H9C2细胞更换为无糖、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后,置于三气混合培养箱中(94%N2,5%CO2,1%O2)培养4h完成缺氧过程,后更换为正常完全培养基置于正常条件下继续培养2h完成复氧过程;(C)H/R+SAA1组:应用SAA1预处理细胞24h,后进行缺氧/复氧过程;(D)H/R+SAA1+BAY组:预先应用5μM浓度的BAY11-7082(NLRP3抑制剂)处理细胞1h,依次应用SAA1预处理细胞24h,后进行缺氧/复氧过程。2)CCK-8法测量各组心肌细胞活性;3)测定LDH水平评估心肌细胞损伤程度;4)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表达水平;5)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NLRP3、caspase-1在细胞内表达情况;6)Calcein-AM/PI活死细胞染色法观察细胞焦亡情况;7)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基于iTRAQ技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蛋白质的筛选及验证1)本部分我们共鉴定出95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在STEMI和NSTEMI组中比较中筛选出44种蛋白质,NSTEMI和Control组中比较中筛选出48种蛋白质,STEMI和Control组中比较中筛选出28种蛋白质,且在STEMI、NSTEMI、Control三组之间比较存在24种共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2)SAA1在STEMI组、NSTEMI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3)ROC曲线分析提示SAA1诊断AMI对应的灵敏度为84.9%,特异度为90.4%,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927,对AMI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4)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提示SAA1升高可作为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探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SAA1的变化及心肌炎性损伤的影响1)H&E染色结果提示I/R组心肌组织发生明显的损伤;2)TTC染色结果提示I/R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高于Sham组(P<0.01);3)I/R组血清CK-MB、LDH水平均高于Sham组(P值均小于0.05);4)Elisa测定结果提示I/R组血清SAA1水平高于Sham组(P<0.05);5)Western blot法测定I/R组心肌组织中NLRP3、Caspase-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值均小于0.05)。第三部分探究SAA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细胞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1)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H/R组较Control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给予SAA1(10μg/m L)干预后,细胞活力较H/R组明显下降(P<0.01);2)LDH水平在H/R组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1),给予SAA1干预后,LDH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此外与单纯应用SAA1干预H/R心肌细胞后,加入NLRP3抑制剂(BAY11-7082)可使LDH水平可明显下降(P<0.05);3)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提示H/R组IL-1β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1),给予SAA1干预后,IL-1β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与单纯应用SAA1干预H/R心肌细胞后,加入BAY11-7082可使IL-1β水平可明显下降(P<0.01);4)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提示H/R组细胞内NLRP3、Caspase-1的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给予SAA1干预后的表达高于H/R组;与单纯应用SAA1干预H/R心肌细胞相比,加入BAY11-7082可使NLRP3、Caspase-1的表达明显下降;5)Calcein-AM/PI活死细胞染色法结果提示H/R组细胞焦亡程度明显高于Control组,给予SAA1干预后的细胞焦亡程度高于H/R组;与单纯应用SAA1干预H/R心肌细胞后,加入BAY11-7082可使细胞焦亡程度明显下降;6)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提示H/R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P值均小于0.05),给予SAA1干预后各指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R组(P值均小于0.05);与单纯应用SAA1干预H/R心肌细胞后相比,加入BAY11-7082可使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值均小于0.05)。结论:1)利用iTRAQ技术共筛选出了95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且在STEMI、NSTEMI、Control三组之间比较存在24种共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通过Elisa法验证了SAA1在血清中表达水平与蛋白质组学的结果一致,且SAA1水平升高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AMI发生的生物学标志物;2)在发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可使血清SAA1水平升高以及加重心肌组织的炎性损伤;3)SAA1可以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从而促进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的细胞焦亡发生。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全球第四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HPV感染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虽然有疫苗以及宫颈癌筛查的普及,但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在中国,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宫颈癌患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十年内发病的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且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经为III-IV期宫颈癌,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或者为局部晚期,即肿瘤大小>4
目的: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影响许多女性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老化,松弛,继而导致的子宫及阴道前后壁的膨出。随着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出现,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POP是老年女性的多发病,就发病诱因来说,其与妊娠分娩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众所周知,盆底支持组织包括盆底周围的筋膜韧带和结缔组织,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Th2细胞介导的一种常见的免疫性疾病,是一个影响全世界人口健康的重大问题,大概20%左右的人群被变应性鼻炎所困扰,并且全世界的发病率一直在不断上升[1-3]。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症状由于治疗方案的发展得到一些改善,但仍然居高不下,且有较高比例的AR患者发展成鼻-鼻窦炎、鼻息肉、眼结膜炎及哮喘等诸多疾病,很大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6]
目的:肾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仅次于膀胱肿瘤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约2/3以上的肾癌为透明细胞癌,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研究发现,60-80%肾透明细胞癌的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 Lindau,VHL)双等位基因失活,可导致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ed factor,HIF)的异常积累。目前,尽管外科手术技术和放化疗技术不断进步,但肾癌初次诊断时大多处
前言肺癌是一种人类最常见的致死性癌症,在众多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由于肺癌的病因和转移倾向复杂,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威胁。从病理特征角度来看,肺癌可划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个类型,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其中最常见的是肺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40%。虽然肺腺癌在治疗方法方面取得了许多进步,但肺腺癌仍然是最具攻击性和致命性的肿瘤类型之一,总生存率不到5年。由此可见,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一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肿瘤。临床上将乳腺癌分为管腔A型、管腔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型。各分型乳腺癌的基因表达谱、转移潜能、进展速度、治疗手段以及临床转归均有所不同。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肿瘤进展快,容易复发,易出现淋巴结及远隔脏器转移,并且在疾病晚期易发生化疗耐药,是预后最差的乳腺癌类型。全面了解此类型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
目的:发育期癫痫是婴幼儿常见的急危重症,其中部分为难治性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癫痫能导致发育期不同程度脑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治疗儿童癫痫后脑损伤,改善其认知功能已成为儿科医生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而过度的突触修剪是这一症状中重要致病原因,但具体机制不清楚。我们前期实验研究发现癫痫动物模型中突触修剪的关键蛋白CX3CR1表达增加,同时出现炎性因子表达增多。因此
背景:胰腺癌的发病现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急速上升的趋势,鉴于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任何可能改善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尝试都是有意义的。SHP-1已作为多种癌症治疗靶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有多种药物已经研发。SHP1可以调节致癌的STAT3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甚至可以防止放化疗耐药性。PTPN6是SHP1的编码基因,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但SHP1在肿瘤中的作用可能因生物学背景的不同
目的:先天性梗阻性肾病是儿童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超过50%的儿童慢性肾脏疾病为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其中大多数患儿伴有尿路梗阻。梗阻性肾病肾损伤原因复杂,尿路梗阻还常常合并肾发育异常。尽管临床上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梗阻段,重建肾盂输尿管,但是仍然有部分患儿术后肾脏损伤无法恢复、甚至进展,导致远期肾脏功能恶化,最终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这些问题提示梗阻的解除可能不足以逆转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因此,寻
目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起源于神经嵴,发病率仅有15/百万,却占据儿童肿瘤相关死亡的15%。神经嵴细胞大致可分为四种功能类型:迷走神经和骶骨细胞、颅骨细胞、心脏细胞和躯干细胞。躯干神经嵴的细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从神经管迁移到背主动脉,分化形成交感-肾上腺前体细胞,最终形成周围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交感神经节和肾上腺,是NB发生的主要部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