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问题一直为人所关注,而关注背后所隐藏着的是教育的困境。教育是提高公民整体素质、促进公民能力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教育活动是以一定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并在它的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反映、也会影响其他活动的顺利进行。进步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锻炼和培养学生掌握人际之间的交往能力,也是社会、教师、学生共同的期待。师生关系发生的频次和重要性十分突出,因此师生关系是我们研究全面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视角。虽然很难对师生关系做出一言以蔽之的分析,本文倾向于从结层空间层面上解构师生关系,根据师生关系中不同的角色特性,营造出良好、和谐、进步的师生关系。首先将师生关系的基本性质解构为三个层面:基础关系、一般关系和教育关系,根据这三个层面上的师生关系的结成和演化,提出了对教师和学生在各个层面上的一些基本要义。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结成,它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交往规范;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它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呵护、培植和引导的行为规范同时也反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敬仰和信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指师生之间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性关系,它规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悉心、耐心和爱心的行为规范,学生对于教师的关爱也表达对待学业的虚心、用心和专心。最后提出了构建进步师生关系社会所应给予的一些人文关怀要义,与前面的体制和逻辑体系相同,这种人文关怀基于当下的,而非教育的“终极光辉”,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不同的学制阶段可能会有失重和偏差,在实际情况下,教师的定位可能缺少三层关系中的一层或几层。构建进步师生关系的社会条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彼此的平等、理解和尊重等一系列要义,在实际情况下,进步师生关系的构建离不开民众、学校和国家层面的理解、信任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