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诗歌中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y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是英国十八世纪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出色的画家.其诗作独特而又复杂,不为当时的人所理解,生前几乎鲜为人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诗歌评论家开始关注他.现在,布莱克被公认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伟大先驱".作为诗人、画家、预言家和革命者的布莱克博览群书,他的诗歌在形式、意境和技巧上都表现出了非凡的独创性.特别是他的诗歌中对理想和现实的对比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既有轻松又有严肃,既有天真率直,又有老练深邃,平易中见人生哲理,既有对现实的写照,又有对未来理想的抒发和展望;在写作艺术上,他以想象作为其诗歌的源泉,以象征手法来体现理想和现实的对比.他的诗集《天真之歌》强调理想,《经验之歌》着重现实.理想中有现实基础,现实中有理想的光辉.而在《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中他试图去扭转那些被颠倒的善与恶,天使与魔鬼的区别.表达了他对理想和现实中的人类道德和生存状态的见解,揭露了封建专制,表现了革命热情.他认为人类社会正是在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认识中前进的,"没有相反就没有进步",通过反叛传统,进行斗争才能进入理想王国.该文通过论述布莱克诗歌中对理想的和现实的宗教、道德、人类生存状态以及爱情和婚姻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布莱克的诗歌中对理想和现实的对比,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正是这种对比使其诗歌更加深刻.布莱克的诗歌不仅对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不可阻挡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灶神之妻》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继首部小说《喜福会》大获成功后在1991年推出的第二部作品.小说沿袭了谭氏上部作品的叙事主题,着重体现美籍华裔妇女所经历的文化冲突和
该文通过对英国现代女作家莱辛小说《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了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问题以及她们为摆脱困境所进行的探索.通过小说女主人公安娜的生活经历,
该文为语用原则及语用策略之于文学翻译的一项可行性研究.该研究以以言行事及语用隐含理论为支撑、针对小说《名利场》人物对话之诸多实例做个案分析,认为语用等效翻译不失为
该文论及劳伦斯的特异性,该特性包括劳氏奇特而强烈的天赋、对神秘世界的超人敏感,和对天赋不可动摇的忠诚.以及由他的特异性引发但反之又加深其特异性的其终生的信仰"血性意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贡献涉及了诸多方面,其中对文学的重要贡献体现在其意义深远的《诗学》上.中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朱光潜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曾经雄
本篇论文的目的是分析艾略特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一方面,艾略特的一些作品,尤其是他年轻时的作品,体现出了一点浪漫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形成了自己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理论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