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gong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得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与供给方式简单、专业人才缺乏、科技水平落后的结构矛盾日趋凸显。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质量,信息化建设成为化解城市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在迫切的社会需求以及国家高度重视的双重作用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未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智慧社区的出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模式,智慧社区在居家养老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建立智慧养老系统,利用传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感知居家养老的生活状态。居家老人通过向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送自己的服务需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时响应居家老人的服务需求。该论文选取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介绍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系统架构图和子系统结构拓扑图,结合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评价现有的上海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总结发展经验。结合目前上海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不应需的实际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老年群体参与度不高是导致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原因,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老年群体使用居家养老智慧化服务的影响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可以得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月收入情况、健康状况对老年群体使用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显著性作用。接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老年群体参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六大主成分因子,依次为:身体机能因子、科技认知能力因子、社会影响因子、系统界面因子、计算机心理影响因子以及自我鼓励因子。然后设计上海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GCCC”模式,主要从服务层次、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终端设备、服务内容及流程角度来具体阐述“GCCC”模式。接着论述“GCCC”模式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促进老年群体主动参与模式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是公共服务供给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服务的供给效度关系到当下政府治理的程度,有效的供给是政府“善治”的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增强服务供给能力
随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机构养老资源日益紧张,大多数老人只能在家或社区中接受护理服务,加之“4+2+1”家庭结构的变化及护理的专业性促使家庭难以胜任
目的:1)观察小鼠皮下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后诱导痛觉过敏进展及复合运用氯胺酮后对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拮抗作用。2)探讨皮下泵注瑞芬太尼及不同药物诱导痛觉过敏后突触后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系列问题,使得许多老年人无法满足其养老需求。而此时居家养老服务逐渐发展起来,并获得了推广和关注。但居家养
民办养老机构是由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的具有收养和服务功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是机构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方面作用突出。但民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现实性和时代性的问题。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的生活、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当前,上
城市移居老人社会保障的融入问题,是基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区域间人口流动不断增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提出的。城市移居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城市移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阶段,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支持功能渐渐弱化,为了提高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指数,我们需要多元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来支持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目前我
在人口老龄化、失能化、家庭照护功能弱化以及普通养老机构无法满足当前养老需求的形势下,一种新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医养结合。这是一种将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
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传播以及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践也在各地不断得到发展,购买养老服务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由于中央政府对政府购买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