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视角下城市移居老人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移居老人社会保障的融入问题,是基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区域间人口流动不断增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提出的。城市移居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城市移居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反映出了新时期老年人口流动过程中产生的现实问题,具有广泛的需求基础。因此,研究本课题对于老年人自身角色的成功转变、家庭内部的温馨团结、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论文以城市移居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切入,聚焦于老年人在新的生活环境下所遇到的社会保障问题,揭示了城市对移居老人社会保障服务供给和由于城市老年人口增多导致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从而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思路。首先,对城市移居老人的含义给出了界定,阐述了社会融入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其次,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融入理论,在社会保障的视角下对城市移居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展开研究,说明了城市移居老人社会融入的必要性。其中根据社会融入理论将城市移居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分成四个维度,再通过实证分析,掌握城市移居老人社会保障方面的融入现状,探讨现象背后的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性。最后,分析影响城市移居老人社会融入的瓶颈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以社会保障的视角归纳成若干指标,构建城市移居老人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的模型,根据模型的结论再提出相应的促进城市移居老人社会融入、突破社会保障重重困境的实现路径。论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探讨了城市移居老人社会融入问题以及融入瓶颈,揭示了社会保障资源供给与城市移居老年人社会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城市移居老人难以社会融入的根本原因,构建了影响城市移居老人社会融入的模型,提出了促进城市移居老人社会融入的实现路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其他文献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现象使得养老服务的供给远远滞后于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广
当前我国人口高龄化和失能化问题日益凸显,高龄和失能老人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受损而生活不能自理,因此他们需要较长时期、甚至无限期的照护服务。又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自古以来残疾人都受到社会关注,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赋予残疾人的权利、对残疾人承担的义务是完全不同的。目前,保障残疾人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防止干部进一步滑向腐败深渊的有力举措,也是强化党政机关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是公共服务供给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服务的供给效度关系到当下政府治理的程度,有效的供给是政府“善治”的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增强服务供给能力
随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机构养老资源日益紧张,大多数老人只能在家或社区中接受护理服务,加之“4+2+1”家庭结构的变化及护理的专业性促使家庭难以胜任
目的:1)观察小鼠皮下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后诱导痛觉过敏进展及复合运用氯胺酮后对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拮抗作用。2)探讨皮下泵注瑞芬太尼及不同药物诱导痛觉过敏后突触后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系列问题,使得许多老年人无法满足其养老需求。而此时居家养老服务逐渐发展起来,并获得了推广和关注。但居家养
民办养老机构是由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的具有收养和服务功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是机构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方面作用突出。但民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现实性和时代性的问题。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的生活、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当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