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妇女主义为视角,通过对格兰奇·科普兰和其子布朗菲尔德等黑人男性形象和命运进行分析,围绕黑人男性为其“男性气概”的抗争过程以及同其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进行讨论。除种族压迫及剥削,格兰奇和布朗菲尔德同样是白人文化观念对黑人精神家园进行摧残的牺牲品。最终对自我的仇视导致其走向灭亡之路。沃克的妇女主义观点认为爱、宽容和相互理解而非仇恨才是黑人团结、生存和发展的正确之路。
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中介绍了艾丽丝·沃克的生平、作品、主题思想以及各评论家对其作品的评论观点。
第二部分,在其两次生命中,格兰奇为寻找并证明其“男性气概”而苦苦挣扎,却遭受到精神及肉体上的双重否定。同白人之间的主—仆关系导致格兰奇对自我认识的恶化,同时导致其家庭、夫妻关系的恶性循环。
第三部分,父母之间的关系恶化最终使布朗菲尔德重蹈其父亲覆辙。
第四部分,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力量,例如佃农体系、白人文化观念粉碎了黑人,特别是黑人男性对生活和未来的憧憬。
第五部分,格兰奇获得新生—即其第三次生命的源泉是爱的力量,而布朗菲尔德的最终走向自我灭亡之路源其人性的恶化,以至彻底沦丧。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