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作物高度获取方法评估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2008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的株高是动态衡量其健康和整体生长状况的关键指标,该性状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生物学产量和最终的籽粒产量估测。传统的人工测高方式低效、主观性强,难以实现大面积株高数据的同步观测。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高速发展,使高精度、高频次、高效率的作物株高采集成为可能。其中,无人机结合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因其低成本、高灵活性等优势,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作物高度信息采集方式。通过低空无人机遥感方法提取高精度作物株高需要不同类型的空间辅助数据,如表示土壤高程的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表示作物冠层高程的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实现图像精度改善及多期图像配准的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以及地面实测株高数据等。然而,在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等不同领域对株高获取的准确性和成本有不同需求,并且环境条件对数据采集也有所限制。针对以上问题,本试验以湖北省鄂州市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的苗期油菜为试验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传感器和多光谱传感器进行图像数据采集。试验采用了4种不同空间辅助数据组合进行作物株高估算,其中1种为完备数据,3种为不完备数据。为提高株高估算精度,试验针对缺失的数据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同时,计算了5种可见光指数和13种五波段指数,通过建立指数回归模型间接估测株高,并将光谱指数与DSM数据联合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以改善株高估算效果。最后,论文全面地总结和评估了不同数据完备性下作物株高估算的精度和成本情况,能够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农业生产中的作物测高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同时能平衡成本。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低空无人机遥感平台搭载高清数码相机进行作物株高获取,在数据完备情况下,油菜株高估测可以达到较好的预测精度。其中,3期数据的平均R~2为0.881,绝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0.030 m,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为7.1%。然而,由于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 M)算法对反射面小的作物敏感性较低,即使数据属于完备情况,株高估测仍会产生低估,通过提高点云密度可以改善这一现象。(2)DTM数据缺失时,受地形因素影响株高估算精度下降,3期数据平均R~2为0.734,RMSE和RE分别为0.041 m和9.9%。本研究提出了3种改进方式,其中2种的是通过提取土壤离散点的高程数据作为基底,另一种通过提取离散点后插值构建完整连续的基底面。由于本试验油菜冠层已经密闭,提取各个小区周边裸土离散高程值作为该小区的DTM效果最佳。(3)在地面控制点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多期图像难以配准而导致株高精度下降,其平均R~2为0.622,RMSE和RE分别为0.045 m和13.9%。本试验提出可以从无人机图像中直接选取特征突出、位置固定且均匀分布于整个研究区的地面控制点代替野外控制点的布设与采集。地面控制点的空间分布和数量会影响图像几何校正的质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均匀分布都是必要的。此外,单株作物表型参数的提取相对作物群体会因地面控制点数据缺失产生更大误差,因此该种情况下地面控制点数据是必不可少的。(4)在DTM和地面控制点数据皆缺失的情况下,精度有所下降,其平均R~2为0.689,RMSE和RE分别为0.082 m和20.5%。DTM平坦度直接决定了空间辅助数据的选择,即在缺失地面控制点的条件下,地形相对平坦的条件下不使用DTM株高估测结果会优于使用DTM数据;而当地形相对粗糙时,DTM数据是必要的。(5)仅使用光谱指数建立指数回归模型,最佳株高估算结果中R~2为0.736,RMSE为0.053 m。因为光谱指数法测高受空间辅助数据缺失影响较小,因此试验将光谱指数联合DSM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佳的R~2提升为0.881,RMSE下降至0.036 m。精度相较DTM和GCP数据均缺失的情况有所提升,但是其光谱指数在作物生长后期具有饱和性,并且建立的经验模型也不具有普适性。(6)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为田间作物高度估算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手段。本文针对株高获取需要的空间辅助信息,全面地总结了不同空间数据条件下作物株高估算方式,并结合试验数据和专家经验评估了其精度和成本情况,为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参考。
其他文献
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了城市大规模扩张和大型生境资源的破碎隔离。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高质量的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和生态网络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类福祉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生态网络为空间媒介,探究生态网络对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潜在的影响机制,探求相应的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的优化路径,进而寻求
兰州市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度的中间区域,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夏季,秋冬春季降水少,其降水集中的特点导致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兰州市在雨季容易发生滑坡。加之兰州城市建设向河谷两侧坡地和黄土台塬区的扩展,工程建设切坡、削山造地、周围山区灌溉、农田灌溉及矿产资源开采等一系列强烈人类活动使兰州市发生滑坡灾害频率增大,因此有必要对兰州市的滑坡隐患进行排查。本文以兰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包括城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
天然免疫作为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日益受到关注。锰作为机体中不可或缺的金属元素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利用锰促进天然免疫是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锰具有一定的毒性,锰的控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海藻酸钠与二价锰离子相结合,利用化学交联法构建不同粒径的海藻酸锰微球,并探究海藻酸锰微球对锰离子的缓释作用,使锰离子更好地作用于天然免疫。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粒径海藻酸锰微球的构建
随着地球总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氧化物污染对环境安全以及人类生命健康均有不利影响。由于氮氧化物污染中一氧化氮(NO)占绝大部分,因此开发出有效的NO去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NO去除方法装置复杂、耗能大、经济成本高,且无法做到对低浓度NO进行去除。光催化NO去除技术由于其绿色高效且可以去除低浓度NO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众多用于光催化NO去除的催化剂中,钼酸铋由于
冰岛硫化叶菌是进行古菌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物进化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但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基于它的遗传操作体系。为了在冰岛硫化叶菌中建立一套遗传操作体系,我们首先从冰岛硫化叶菌中分离出了许多pyrEF基因的自发突变菌株,并在这些突变株中,筛选到了一个完全缺失了pyrF基因并且只剩下了pyrE基因的前233 bp序列的大片段缺失菌株。我们继而采用这个缺失突变株作为受体菌,运用完整的pyrEF基因作为筛选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至关重要的起始阶段,关系着植株后续生长,也决定着作物最终产量,因此一直都是植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人们不断地从各种角度探究其调控机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作为具有广谱效应的信号分子,也被报道在种子萌发阶段发挥作用。但目前多数研究重点关注的是H2S如何缓解非生物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而对于正常生长条件下H2S,特别是内源H2S对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尚不
在生物体中,细胞并非静止不动的,生物体的发育等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细胞迁移事件的进行。多数迁移细胞具有高度极化的形态,细胞的极化受到多种信号分子的精准调控,例如磷脂酰肌醇(Ptd Ins)和小GTP酶RhoA。磷脂酰肌醇磷酸酶SHIP2催化Ptd Ins(3,4,5)P3水解成Ptd Ins(3,4)P2,并且可以与RhoA相互作用而来降低细胞后部细胞膜内Ptd Ins(3,4,5)P含量,影响Ptd
生物炭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优良钝化材料。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各种环境因素导致的重金属形态变化是判断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的重要因素。稻田土壤常见的水分管理措施如淹水、排干和干湿交替可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炭性质,从而导致重金属形态改变。但目前水分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和生物炭性质影响的结论却不大相同,特别是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模拟我国早熟水稻生长周期的
农业长期以来都是长江流域的主营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守护国家粮仓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和根基,长江经济带以全国33%的耕地面积承载50%的农业人口,农业生产资源得天独厚,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高速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带来耕地生态系统破坏,且人们长期以来对耕地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得潜在的生态价值被弱化,致使耕地过度非粮化甚至非农化。长江经济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定位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沿海地区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为了缓解众多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拓宽城市可利用空间、实现城市价值的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项目新建在填海淤泥地层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下。但由于填海淤泥地区具有“三高三低”的工程特性,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修建隧道工程势必会改变原有地质环境,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同时在修建过程会产生强烈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