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硫化叶菌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岛硫化叶菌是进行古菌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物进化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但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基于它的遗传操作体系。为了在冰岛硫化叶菌中建立一套遗传操作体系,我们首先从冰岛硫化叶菌中分离出了许多pyrEF基因的自发突变菌株,并在这些突变株中,筛选到了一个完全缺失了pyrF基因并且只剩下了pyrE基因的前233 bp序列的大片段缺失菌株。我们继而采用这个缺失突变株作为受体菌,运用完整的pyrEF基因作为筛选标记,通过两种不留遗传标记的基因敲除策略,将受体菌中的β-半乳糖苷酶(lacS)基因成功敲除。但在第二种基于pKL2的敲除策略中,一个新的称之为标记环化后整合的重组方式被发现和分析。阐明了因为pKL2在与染色体发生双交换前质粒本身含有的两个重复的同源臂间先发生了单交换,从而导致了这种重组方式无法得到目标基因敲除菌株。在建立敲除方法后,基于pRN2的硫化叶菌-大肠杆菌的穿梭载体也被构建,用来对ΔpyrEFΔlacS菌株进行互补的同时也表明了穿梭载体其良好的稳定性。至此,一套完整的利用pyrEF和lacS基因作为遗传标记的冰岛硫化叶菌遗传操作体系被构建完成。在遗传体系被构建完成后,Sso0454(CBP)、Sso3071和Sso0693基因(来源于Sulfolobus solfataricus)在冰岛硫化叶菌中的同源基因以及TFB2和TFB3被尝试进行了基因敲除。Sso0454和Sso3071的同源基因得以成功敲除,而Sso0693的同源基因、TFB2和TFB3在得到转化子后无法筛选出基因敲除菌株。由于采用上述的两种敲除策略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一个新的基因敲除策略被提出,而这个新的基因敲除策略整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而除去了他们的缺点。基于上述遗传体系,包含有C端组氨酸标签的LacS蛋白和ABV PolB蛋白被成功表达和纯化。包含N端组氨酸标签的蛋白表达得到了有意思的结果。通过LacS的N端蛋白质测序发现,包含N端组氨酸标签的蛋白翻译起始位点可能是不确定的,而没有N端组氨酸标签的蛋白翻译起始却是完全正常的。这极可能是由于N端组氨酸标签的存在和无前导序列的翻译起始共同导致的,暗示了在古菌中,无前导序列的翻译起始位点选择与AUG后的密码子也紧密相关。冰岛硫化叶菌的遗传操作体系也同样用于对CRISPR系统的研究。CRISPR是最新的微生物学发现,可以说是原核生物用来防御病毒和质粒等遗传因子入侵的免疫体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带有CRISPR目标序列的穿梭载体的转化效率只有无CRISPR目标序列载体的0.3%,表明了CRISPR在古菌体内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CRISPR可以作用在DNA水平上。带有CRISPR间隔序列和上游保守位点的穿梭载体的转化效率为仅带有CRISPR间隔序列载体的0.3%,则进一步表明了CRISPR系统需要目标序列的上游保守位点来对DNA产生作用。
其他文献
秸秆焚烧会释放出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虽然有研究采用系数法及统计数据推算我国秸秆燃烧对各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清单,也有研究关注秸秆燃烧季节中颗粒物的变化。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在秸秆燃烧季节,所有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及其相关健康风险。主要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粒径小于10μm(PM10)和2.5μm(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以
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只有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确保粮食安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人地矛盾异常突出,耕地等级不高、分布细碎化、后备资源不足,加之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优质耕地资源持续减少,我国耕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耕地资源压力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
荧光探针作为检测手段具有用量少信号强,针对性好,实时动态成像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在生活及农田环境监测中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因此,合成出各种具有优异针对性和低背景信号的选择性荧光探针在生活及农田环境监测方面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苯并噻唑是构成各类生物荧光探针的重要砌块之一,本论文以苯并噻唑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构建结构两类新颖的荧光探针分子,期望通过制备的BGCS探针分子识别肉鸡c-MYC基因
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用途十分广泛,在各个领域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作物产量是作物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研究学者们最关心的问题,实现玉米产量的估算主要是根据实际种植株数以及果穗数量等信息来完成,但传统的玉米种植株数及果穗数量统计仍然停留在人工阶段,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较高,且对作物具有一定的损伤性,渐渐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概念逐渐成为主流研
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出把安全与发展统筹加以考虑,强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食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互联网在信息不对称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作为分析基础,关注互联网发展与宏观食品安全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充分探究。本研究主回归部分使用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普及率)与食品安全风险度(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数)的实证模型,借助静态面板固定效应回归的方法进行回归分
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了城市大规模扩张和大型生境资源的破碎隔离。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高质量的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和生态网络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类福祉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生态网络为空间媒介,探究生态网络对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潜在的影响机制,探求相应的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的优化路径,进而寻求
兰州市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度的中间区域,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夏季,秋冬春季降水少,其降水集中的特点导致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兰州市在雨季容易发生滑坡。加之兰州城市建设向河谷两侧坡地和黄土台塬区的扩展,工程建设切坡、削山造地、周围山区灌溉、农田灌溉及矿产资源开采等一系列强烈人类活动使兰州市发生滑坡灾害频率增大,因此有必要对兰州市的滑坡隐患进行排查。本文以兰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包括城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
天然免疫作为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日益受到关注。锰作为机体中不可或缺的金属元素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利用锰促进天然免疫是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锰具有一定的毒性,锰的控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海藻酸钠与二价锰离子相结合,利用化学交联法构建不同粒径的海藻酸锰微球,并探究海藻酸锰微球对锰离子的缓释作用,使锰离子更好地作用于天然免疫。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粒径海藻酸锰微球的构建
随着地球总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氧化物污染对环境安全以及人类生命健康均有不利影响。由于氮氧化物污染中一氧化氮(NO)占绝大部分,因此开发出有效的NO去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NO去除方法装置复杂、耗能大、经济成本高,且无法做到对低浓度NO进行去除。光催化NO去除技术由于其绿色高效且可以去除低浓度NO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众多用于光催化NO去除的催化剂中,钼酸铋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