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与健康体适能、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ing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加拿大首先制定并发布有关健康促进的指导性文件《加拿大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指南:融合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并成为一种研究范式和研究工具。当前,多个国家开展了24小时活动行为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出台了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我国在2018年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但只是针对身体活动一种行为,并没有考虑24小时三种行为的协同效应。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进行基于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的多元化探讨。南京作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开展该类研究,便于国际性比较,并提高社会辐射效应。一、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市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为切入点,旨在厘清儿童日常活动行为基本情况及其与健康的关联,以便为我国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具体如下:(1)了解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水平及差异;(2)探讨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与健康体适能、心理健康的关系;(3)分析在校活动行为干预对儿童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二、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测试法、干预法、过程性评估和数理统计法,对南京市2045名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的指南达标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儿童活动行为水平及差异,探讨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与健康体适能、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通过实验分析在校活动行为干预对儿童健康体适能的影响。采用问卷法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达标情况、自评健康体适能和部分心理健康的内容进行调查;使用Acti Graph GT3X+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对调查对象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测量;采用实地测试对调查对象健康体适能进行测量,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心肺耐力、下肢肌肉力量和上肢/躯干肌肉力量;通过R语言包构建成分数据分析模型;使用干预法对158名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校内身体活动干预实践。三、研究结果1.从单个行为看,南京市主城区儿童达到屏幕时间指南推荐量的比例最高为61.9%,其次是睡眠(28%)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11.6%),仅有3.2%儿童同时满足三种活动行为指南。各达标比例在社会人口学层面上存在差异;2.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达标与健康体适能的数据显示,达到全部三项指南的儿童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一般体适能水平(OR=8.79,95%CI:3.93-19.69)、更高的心肺耐力水平(OR=4.01,95%CI:1.94-8.28)和更好的肌肉力量(OR=3.69,95%CI:1.79-7.61)。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达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数据显示,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达标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没有明显正相关,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并未形成固定规律;3.基于成分数据分析,在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的等时替代模型中,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等时替代其它活动行为(睡眠、静态行为、低强度身体活动)对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替代时长的增加,其促进效益越大。4.基于成分数据分析等时替代模型的结果,儿童校内身体活动干预活动(8周)能明显提高其健康体适能水平,尤其是心肺耐力指标(20米折返跑)。学生通过问卷的过程性评估得分从4.26分到5.43分(满分为6分)不等,表明学生对健康体适能干预方案的满意率较高。四、研究结论1.南京市主城区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的指南达标情况较差,且存在不同社会人口学层面的差异。说明南京市儿童整体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必要针对不同儿童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2.南京市主城区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达标情况与健康体适能存在积极的关联,即达标情况越好,儿童的健康体适能(除柔韧之外)越好。同时,达标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指南(包含单独达标或与其他24小时活动行为组合达标),能更好促进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提升。南京市主城区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达标情况和心理健康也存在一定积极的关联,即达标情况越好,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此外,不同24小时活动行为的指南达标组合情况与不同心理指标并未呈现明确的规律。说明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科学规划24小时行为习惯,才能有效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3.基于成分数据分析,10-15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等时替代其他行为(睡眠、静态行为、低强度身体活动)有助于南京市儿童健康体适能和心理指标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其中,15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等时替代静态行为对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效益最大。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是与健康指标关联最大的因素,应重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促进。4.南京市在校时间的身体活动干预对提高儿童健康体适能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需要提高干预活动的个性化和针对性。通过基于8个维度的学生问卷和访谈,以及基于6个维度的老师访谈,参与者对该干预方式持认可态度。说明在校期间组织、安排较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是有效提高儿童健康体适能的可行办法五、建议1.充分重视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水平的意义。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各方对儿童24小时活动行为的重视,联动家庭、社区和学校,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控制屏幕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综合干预体系。2.加强对不同类型儿童群体24小时行为与健康关系的细化研究,进一步探讨日常行为、健康体适能、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数据支持。3.加强儿童健康促进的国际性比较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健康的研究水平,为建立我国儿童健康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量的丢失和骨微结构退化,进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由于常规的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治愈骨质疏松,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表明适宜的运动可促进骨生成、延缓老年骨质流失,起到防治骨质疏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考虑环境因素后的GDP增速与实际增速差距显著缩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摆脱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约束两难困境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赛道,也是世界大国竞逐的主战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
自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以来,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提出的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给校园足球改革指明了方向。校园足球的发展战略需要科学的管理,上海市校园足球需要发挥城市优势为率先领先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基于战略中心型组织理论的视角,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实地调研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分析法来建构了校园足球发展理论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评估
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达到具体的目的和意图,灵活地、自适应地调动注意资源来动态地调整想法和行动的心理过程。行为学研究和神经影像学研究从行为和机制上说明了运动技能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认知控制能力。运动员作为长期接受单一运动技能训练的人群,是良好的掌握单一运动技能的模型。目前还没有研究在反应抑制的框架下探讨开放性和闭锁性运动技能对主动和反应性控制的影响。在
21世纪以来,我国健身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快速崛起,成为体育产业中的生力军。健身教练作为健身俱乐部和工作室的价值创造者和企业核心生产力,其胜任力关乎健身企业甚至健身行业的发展。然而,目前健身教练的准入门槛较低、胜任力参差不齐,且评价方式片面单一,既影响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也影响了整个健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健身教练胜任力的研究,解构健身教练职业素质,在职业培训中基
绳缆型结构因其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绳缆型结构在应用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是优化其结构、提高其性能的关键。本论文选取了两种类型的绳缆型结构并对其力电行为进行了研究:应用于高能物理领域的卢瑟福型超导电缆,和应用于柔性电子设备领域的绳缆型柔性电池。卢瑟福型超导电缆的高临界电流密度特性使其应用于大型粒子加速器的高场磁体中。在磁体线圈缠绕过程中,线圈端部通常会观察到电缆的机械不稳定性现象,
日常膳食中的植物性食物对维持人体健康起重要的作用,其健康效应一方面来自于食物中丰富的植物化学物等活性成分,可以起抗氧化、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自活性成分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植物化学物和其他活性成分包括植物化学物、蛋白质、多糖等发生相互作用起更强的生物活性。其中,预防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是植物化学物阻止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途径。然而,目前对植物化学物抗氧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存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是禽畜疾病诊断、营养调节以及保证牛奶巴氏杀菌合格的关键指标,在食品检测和食品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检测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视;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具有优异的荧光信号调控能力,并且能特异性识别ALP的催化产物(如抗坏血酸(AA)),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基于MnO2纳米片的荧光传感体系用以检测ALP活性。但是,现有的该类体系主要有两大局限,一为调控荧光信
一、研究目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加压训练的方案设计和干预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在近10年是竞技运动训练的热点和前沿;同时,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加压训练也是一类易受研究条件影响和限制的课题,近年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争议和难点,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因此,围绕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加压训练的急性生理反应以及训练效果开展研究,对运动训练,包括竞技运动、大众健身和康复训练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强度间歇训练种类繁多,本
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对红色服装与比赛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局限于对抗性体育项目。而那些比赛结果依靠裁判员主观评分的个人项目中,还未曾有研究涉及,尤其是红色对不同等级裁判员视觉搜索特征的影响及其大脑神经机制知之甚少。探讨这些问题,不仅对丰富知觉运动技能的理论具有较大的意义,而且对指导运动员比赛,提高裁判员执裁技能具有实际价值。基于前人研究,本研究将使用三个研究来探讨上述问题。研究一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