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CN)是大豆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生物防治因其持效长、对环境友好和低毒低残留等优点在大豆胞囊线虫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在防治植物病害过程中具有多种作用方式,其代谢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诱导植物抗病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已经证明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发酵液包衣大豆种子具有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的作用,但其具诱导活性的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CN)是大豆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生物防治因其持效长、对环境友好和低毒低残留等优点在大豆胞囊线虫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在防治植物病害过程中具有多种作用方式,其代谢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诱导植物抗病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已经证明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发酵液包衣大豆种子具有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的作用,但其具诱导活性的成分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对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性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活性物质诱导大豆对胞囊线虫的防效,分析水杨酸途径与茉莉酸途径相关抗病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活性追踪和系统分离从Sneb545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6个通过种子包衣具有诱导大豆产生抗大豆胞囊线虫活性的组分。利用发酵罐大量培养发酵液,离心去除菌体,冷冻干燥上清液进行浓缩,乙醇进行沉淀和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发酵上清液,得到具有活性的正丁醇层粗提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得到6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S5-1、S5-2、S5-3、S11-6-1、S11-6-2和S11-6-3。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度鉴定,纯度均达到了进一步结构鉴定的要求。2.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技术对6个活性组分进行了分子结构鉴定和解析,明确了6个组分分别为环(脯氨酸-酪氨酸)、环(缬氨酸-脯氨酸)、环(亮氨酸-脯氨酸)、尿嘧啶、苯丙氨酸和色氨酸。配制浓度为1mM的6个化合物分别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进行活性验证,结果显示,环(亮氨酸-脯氨酸)、尿嘧啶和苯丙氨酸分别包衣处理大豆种子后延缓了线虫在大豆根系内的发育;环(脯氨酸-酪氨酸)、环(缬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均可以导致根系中线虫的数量降低并延缓线虫在根系中的发育。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环(缬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和尿嘧啶包衣处理大豆种子后,对大豆胞囊线虫不同侵染时期的大豆根系水杨酸与茉莉酸途径相关抗病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关联分析。在接种线虫1 dpi时,环(缬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处理组根系的PR1、PR3b、PR10表达量上调;在接种线虫5 dpi时,环(缬氨酸-脯氨酸)包衣处理基因PR1、PR3b和尿嘧啶包衣处理基因PR3b表达量显著高于仅接线虫处理;接种线虫10 dpi时,环(缬氨酸-脯氨酸)包衣处理基因PR2、色氨酸包衣处理基因PR3a、PR10和尿嘧啶包衣处理基因PR1、PR10表达量显著高于仅接线虫组,结果表明,环(缬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和尿嘧啶包衣处理大豆种子后,可诱导水杨酸和茉莉酸途径的抗性基因表达,激活根系水杨酸与茉莉酸信号途径参与根系抗线虫胁迫。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关心的问题是怎样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如电商产业,提供各种各样的选项使得用户无法快速的进行信息获取。因此,出现了推荐系统,该系统为平台和用户都带来了便利。传统的推荐算法主要是利用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和兴趣以及项目特征数据,分析用户潜在特征偏好,将分析得到的推荐列表推荐给用户。但是,传统的推荐算法存在着数据稀疏性以及冷启动问题,导致推荐结果不够精确。为了进一步提升推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及较低的成本迅速成为目前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点。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最初的3.8%提高到25%以上,逼近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认证的最高效率,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虽然三维结构钙钛矿材料展现出了优异的光电性能,然而其结构中包含的机组分容易受环境湿度、温度以及紫外光照的影响,显示相对较差的长期稳定
开展古河道相关研究不仅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也为研究当地地理环境的演变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旅游业、农业、国土资源、工程规划设计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服务。本文通过研究古河道及其与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得出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水系演化过程,并分析了由此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从地质环境演变的角度揭示了研究区现今恶劣生态环境产生的机理,为解决当地突出的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生
乙烯基乙炔(MVA),是氯丁橡胶(CR)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化学中间体,氯丁橡胶因为其在化学和机械上有较好的性能,在酸碱、光照、臭氧、高温等条件下都相对良好的稳定,因此它在建筑材料行业、橡胶制品制造业、粘合剂制造等生产业中有着广泛且不可或缺的应用价值。目前MVA主要是通过乙炔二聚反应来生产,此路线对煤的依赖性较大,这对应着我们国家的能源特点。然而,乙炔二聚反应过程中所采用的纽兰德催化剂(Nieuw
天然纤维切割机是制造复合材料时使用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纤维的预处理工艺中。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对天然纤维切割设备的性能及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外发达国家研制的纤维切割机大多价格昂贵,而国内开发的产品与国外的产品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切割质量和设备稳定性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本课题是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天然纤维切割设备,以期更好的解决纤维切割机的切割
溶菌酶,又称N-乙酰胞壁质肽聚糖水解酶,是一种无害、无毒,不会残留在体内的天然蛋白质。其广泛分布于不同生物体中,是一种能水解微生物细胞壁黏多糖的碱性水解酶。2007年,本实验室首次分离和鉴定了海参i-型溶菌酶基因,并已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其目的蛋白。该研究以本实验室已构建的能高效表达的海参i-型溶菌酶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HS3-1为发酵出发菌株,运用发酵罐对该工程菌进行发酵生产。发酵液经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测量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弹性和左室心肌整体峰值应变,并探讨BAV患者的升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BAV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依据患者近端升主动脉内径,又将病例组分为病例1组(≤35mm),病例2组(>35m
在内燃机研究领域,节能减排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缸内直喷汽油机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得到了乘用车市场的认可,但是其微粒排放过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很大影响。微粒的主要成分是碳烟,对于碳烟形成原因及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火焰内部碳烟的实时观测。近年来,以激光诱导炽光法为代表的激光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介入式的光学手段,可以在不干扰燃烧的情况下测量火焰中瞬态碳烟分布。本文采用基于双色法的激光诱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推进,运动目标的捕捉及跟踪技术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环节。目前,许多高校、科研机构乃至大型的科技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
目的:应用18F-NaF PET/CT(18F-Sodium Fluorid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成像检测动脉粥样斑块微钙化的可行性研究,寻找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