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结构与功能视域下的藏传佛教寺院研究--以普兰县科迦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上,曾经是近乎全民信教的西藏地区,藏传佛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异常密切。目前,西藏地区仍有数量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在人们的生活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中,既有不少占地规模巨大、僧众人口众多的大中型寺院,但更多还是小规模的乡村寺院,亦可称之为社区寺院。这类社区寺院或乡村寺院规模虽小,但数量多,而且与西藏乡村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仍不乏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座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中尼边境地带的喜马拉雅山区乡村寺院科迦寺为例,基于较为充分的田野调查,采取民族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社区研究路径,以宗教研究的结构与功能范式为理论关照,探讨西藏乡村寺院与地方社区的关系及其在社区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论文正文共有五个部分,包括绪论、第一至三章及结语。
  首先,阐述了科迦寺及其所属社区即科迦村的基本概括。从科迦寺的历史演变来看,该寺是一座千年古寺,起初属噶当派,后改宗直贡噶举派,元代改宗萨迦派,一直延续至今。科迦寺虽然历史悠久,但目前规模较少,在寺僧人只有15人,属于西藏地区较为典型的乡村寺院。以科迦寺为中心的科迦村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的一个行政村,论文从地理区位、聚落与民居、人口、婚姻与家庭、生计与经济活动、社区特色文化等内容进行了民族志描述。
  其次,以寺院为中心,探讨科迦寺与科迦村的关系,厘清科迦寺在多个层面对科迦村所存在的依赖。从僧人层面看,科迦寺的僧人不仅全部来自科迦村,而且僧人的日常生活及在寺的修行、学习等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从寺院的经济来源看,科迦村的村民个人和家庭的人力、物资、金钱供奉,以及社区集体的的人力物力财力供奉,都是科迦寺重要的经济来源。从管理层面看,科迦寺也高度依靠科迦村。
  第三,从社区参与分析科迦寺的社区功能。科迦寺既是科迦村的历史记忆中心,也是科迦村空间建构中的神圣中心。在社区经济方面,科迦寺一方面是通过向外来游客收取门票,以及开办藏香厂、招待所等途径,直接参与科迦村的产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扶贫、养老等方式间接参与科迦村的财富再分配。在宗教方面,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节庆活动,科迦寺都是科迦村的主要宗教服务提供者。
  最后,就西藏地区的乡村寺院与社区的关系及其在社区所承担的功能做出了总结性的分析,得出了论文的结论:乡村寺院与社区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乡村寺院在高度依赖社区的同时,也高度参与社区的世俗生活,在社区的凝聚、空间建构、经济、宗教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作文定义”这一问题,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水平阶段。以下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经过自身探索后得到的一些想法。   一、作文定义研究之必要性   作文概念都不知道,教师如何教作文?学生如何写作文?中考、高考阅卷教师又该如何评判作文?   教师教作文时是心中无数的,学生写作文时也是心中无数的,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也是心中无数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一些高级的作
期刊
记 者 杨校长,您好!我们知道,目前全国已有很多中学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温州市第二中学作为浙江省内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典型,已经开展了近两年的相关教学活动,并加入了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的C20联盟,那您是如何把握住这次教学变革的契机的?   杨晓燕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呈现了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学习主体的自我觉醒,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师生间单一的“教与学”关系,
期刊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增强自身感悟、培养审美情趣和语感的重要途径。而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刻把握阅读材料的情感与内涵,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一、读出“新”意   探究性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明显不同。传统的阅读教学带有明显的导向性,教师往往预设了阅读的目标和结果,因此学生的阅读是有局限性的。而探
期刊
乡村作为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既关注着旧时的乡村风貌,也指导着当下乡村的建设。民国乡土小说作为描写乡土文化的记忆载体,在表达作者创作理念的同时,也将不同的乡土人情,结合想象艺术反映在文本之中。从记忆层面,乡土小说文本既是作家个体的现实记忆与想象记忆的文学表达,也是民国乡村集体记忆的文本呈现。人类学关注不同乡村文本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刻的文化动因,运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新的阐释,使得记忆不会在经历了几代以后逐渐被淡忘,甚至消失。本文立足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域,通过对民国乡土小说深入的文本分析,呈现不同的乡村风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校与学生不断相互选择中实现的。”[1]《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着力彰显了“选择性”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领域的“选择性”,其实我们并不陌生。2012年秋季,浙江省全面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两年下来,选修课的选课走班已深入人心,然而占高中课时总量三分之二的必修课仍然按照齐步走的“行政班”教学,一个班中的四十个学生,在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
期刊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呈现了多样化。在教育领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学习主体的自我觉醒,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师生间单一的“教与学”关系,更多的是主体间平等的对话与互动。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优化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校自2013年开始便积极进行翻转课堂变革,经过一年多的大胆尝试,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对翻转课堂本土化实施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下面就我
期刊
在“适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自主学习”“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的“三自”教学原则,以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在“三自”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三大教学品牌: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自选课程”, 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适性课堂”,以差异性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  一、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自选课程”  所谓“自选课程”是指学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目标、以精品社团为依托、以教
期刊
德育回归生活,是回归孩子的本真。鲁迅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鲁外”)以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为依据,提出了“适性教育”理念下的“三自”德育原则——自主管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在“三自”原则下,鲁外逐渐形成了三大品牌德育载体:强调自主管理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提倡自我展示的“鲁外星势力”展示活动和注重自我评价的“每周之星”评比活动。  一、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一枝一叶显个性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与发展、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范围的扩大以及高中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打破高中与大学形同壁垒的现状成为必然,取而代之的是两者的联合。以此为基础,作为教学主体的重点特色示范高中与优质高校在创新型人才的联合培养上实现有机对接就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这种趋势,既有现实背景,又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因而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适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飞速
期刊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1]而“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写作活动来提高。事实上,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是写作的根,它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活动,特别是基于特定阅读文本的写作训练,反过来也会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