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半岛的儒学思想传自中国,如同其在中国经历了先秦元典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近代新学等不同阶段一样,朝鲜儒学也经历了新罗高丽时期的儒释共生,到李朝性理学大兴并生发出众多学派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也同样在朝鲜汉文小说中留下了或隐或显的印记。本文总体上以时间为序,将能反映朝鲜半岛各个历史时期儒学思想特点的小说纳入各个章节进行专题探讨。集中关注小说中体现的朝鲜儒学观点,以儒学的视域对小说进行思想解读,也力争从小说角度梳理出朝鲜儒学的发展历程与民族特征,探讨儒学与小说间的互动关系。第一章以朝鲜汉文小说中的佛教故事为切入点,通过佛教故事由新罗高丽时期的兴盛到李朝建立后的骤然衰减,反观新罗、高丽、李朝这三朝在统治思想选择上的差异,以及儒学统治地位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的逐渐确立。并试图从小说中窥探儒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地位与生存状态。第二章以高丽时期文人创作的假传体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其中所反映的儒学思想内涵与特点,及其与高丽时期儒学发展状况的一致性。第三章论述了朝鲜汉文小说中颇为独特的“天君”系列小说,这一系列小说带有明确的“以说解儒”创作倾向,可以说是伴随着李朝性理学学理研究的鼎盛而在文学界产生的副产品。第四章关注的则是反映给朝鲜半岛带来深重灾难的壬辰、丁酉两次倭乱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中都洋溢着高涨的儒家义理精神,记录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事迹。而在抗倭战争中,儒家义理精神也确实起到了号召振奋朝鲜人民奋起抵抗的关键性历史作用。随着时代的推移,第五章选取的是与明清易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小说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集中体现了朝鲜的“尊明贬清”立场、思明心态和“小中华”意识及其背后对华夷正统观的坚守。第六章是对李朝中后期出现的家庭类小说的礼学背景分析及其中所体现的儒家伦理观内涵的阐释。第七章是伴随着李朝后期实学思潮的兴起而创作的大量人物传记体小说及其中的实学思想特点解析。中国儒家文化在向周边国家辐射的过程中,是如何与周边国家自身的民族传统、民族性格、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相互融合作用,进而既保有儒学的基本精神,又衍生出各自不同的独特儒学品格,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问题。结合小说这种能深入反映人的思想、情感与思维的文学形式所进行的分析,也因此具有了其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