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ZrO2纤维荧光光谱对铝基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响应的机制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aote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设备零构件的内应力检测以及疲劳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不损害材料的同时对于内应力的实时检测是比较困难的。利用稀土的荧光性能对应力进行检测是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法,其优点是稀土离子的荧光谱线丰富大多尖锐并且容易寻峰,而且大多对于应力敏感性高。在本课题研究中,选取了Tb3+和Eu3+作为发光中心,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Tb3+和Eu3+复合YAG-ZrO2复合纤维(简称(YAG:Tb3+-ZrO2)cf和(YAG:Eu3+-ZrO2)cf),使纤维具备了稀土的荧光性能,确定了最佳的离子掺杂浓度。使用热压烧结技术将YAG-ZrO2复合纤维用于增强2024铝合金(简称(YAG-ZrO2)cf/Al复合材料),使(YAG-ZrO2)cf/Al复合材料在增强的同时具备了稀土荧光性能。研究了不同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纤维掺杂量,并通过分析材料的荧光性能与(YAG-ZrO2)cf/Al复合材料所受外应力得到了应力传感方程,并分析了荧光特征对应力传感的响应机制。通过原位拉伸XRD实验得到了(YAG-ZrO2)cf/Al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内应力与所受外应力之间的规律,与应力传感方程结合完成了对材料内应力的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Tb3+和Eu3+掺杂浓度不同的(YAG:Tb3+/Eu3+-ZrO2)cf,研究了纤维的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研究发现纤维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其中Tb3+掺杂进入到基质的晶格,Eu3+占据了Y3+的格位。纤维表面光滑,直径大约250 nm,长度约20μm,并且都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其中Tb3+最佳掺杂量为6mol%,Eu3+最佳掺杂量为4 mol%,被紫外光源激发(YAG:Tb3+-ZrO2)cf能够发射出波长在544 nm附近的绿光,(YAG:Eu3+-ZrO2)cf能够发射出波长在592 nm附近的橙红色光。(2)研究发现在铝合金中少量添加(YAG-ZrO2)cf能够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纤维添加量为3 wt.%时,致密度与硬度达到最大分别为98.3%和123.8 HV,当纤维添加量为2 wt.%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分别提高了14%和和46%,但当纤维掺杂量增加之后,反而会降低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通过PL光谱分析,复合材料被激发光源激发也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这一功能为后续通过稀土荧光压谱效应来检测复合材料的内应力提供了可能性。(3)研究了(YAG:Tb3+-ZrO2)cf/Al复合材料和(YAG:Eu3+-ZrO2)cf/Al复合材料的发射光谱都与拉伸应力之间的特性关系,通过分析积分强度值与重心波长,发现(YAG:Eu3+-ZrO2)cf/Al复合材料的重心波长表现出更高的拉伸应力传感精度,传感方程为λ=594.90616+0.01439σ,灵敏度为0.01439 nm/MPa(等效于频移系数0.4058cm-1/MPa),与标准的荧光压谱材料红宝石的频移系数(0.0055 cm-1/MPa)相比,灵敏度提高了约80倍。(4)通过分析原位拉伸过程中(YAG-ZrO2)cf/Al复合材料XRD图谱,分析得到了材料内应力随拉伸应力的变化规律,规律方程为y=381.10723+0.15676σ。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少量的稀土离子掺杂YAG基纤维并不会改变纤维的增强性能,因此可以将此规律方程适用于(YAG:Eu3+-ZrO2)cf/Al复合材料,将规律方程与(YAG:Eu3+-ZrO2)cf/Al复合材料的重心波长传感方程λ=594.90616+0.01439σ相结合可得到内应力检测方程y=10.894λ-6099.583,根据此检测方程即可通过材料的荧光性能检测拉伸过程中材料的内应力。
其他文献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即具备铜合金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耐腐蚀性和高强度高硬度,又具备固体润滑剂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导电弓滑板、电刷、轴端接地装置和发电机集电环等方面。本研究以球磨混合法制备的Cu-Cr-Zr复合粉末为基体,采用Nb粉、铜包石墨粉、MoS2为增强体,使用直热法粉末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Nb含量(0 wt.%、0.05 wt.%、0.15 wt.%、0.25 wt.%)的Cu-C
C/C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与碳基体所组成的新型复合材料。C/C复合材料具有高温强度高、耐腐蚀、热膨胀系数小、耐烧蚀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核能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研究出了众多制备C/C复合材料的方法,如化学气相渗透法(CVI)、液相浸渍法、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法(ICVI)、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法(TG-CVI)、强制流动化学气相渗透法(FCVI)、脉冲化学
C/C复合材料因其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以及良好的高温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军事等科技前沿领域。制备C/C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为ICVI法和液相浸渍碳化技术两种。其中ICVI法制备C/C复合材料容易“表面结壳”,一个材料制备周期内需反复机加工,制备周期长,成本高;液相浸渍碳化技术需利用高压将树脂压入预制体内部,对设备要求较高,且所沉积的碳为“玻璃碳”,石墨化程度低,材料性能较差。为解决制
为了解决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广电解水制氢技术至关重要。但目前电解水制氢受到电极极化大,反应动力学慢的制约,使其制备氢气的能耗高,转化效率低。电极材料在电催化过程中,是电子传递的介质和催化反应发生的场所,开发高效且廉价的阴极电极材料,以降低析氢过电位势在必行。本论文旨在通过介孔引入、结构控制、表面改性等调控方法,对镍钴基硫化物及其复合电极材料进行有效的改性,以期望获得更高效的析氢电极界面。本
铝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一直受到材料学界关注,在航空航天和其它制造业领域被广泛应用。针对铝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与界面润湿性差、耐磨性能弱等问题,本文通过金属间化合物核壳结构的增强设计,利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核壳组织结构的制备工艺、核壳组织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铝基复合材料在干摩擦和海水环境中的摩擦学行为规律,揭示了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本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块体非晶合金在室温下的灾难性脆变成为其作为结构材料得到工程应用的“阿喀琉斯之踵”。究其原因在于局部剪切带的快速扩展。研究发现,通过引入亚稳第二相,在变形过程中会发生马氏体相变,可以增进材料的韧性,从而弥补非晶基体在塑性变形中的应变软化,使得材料加工硬化能力提高。然而,这种“相变诱导塑性”韧塑化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第二相组织形貌不易调控,这个问题在Ti基非晶合金体系中尤为突出,亚稳第二相分布不弥散,晶体
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因此泥石流成为了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关于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方面,柔性防护体系因其自身具备良好的耗能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纵观我国的柔性防护体系研究历程,普遍采用的是钢丝绳网,而有关其余防护材料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国内外柔性防护体系的研究现状,在继承传统被动柔性防护形式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以纤维复合材料为主,辅以固定系统组成的新式柔性防护体系。本文的防护网形状以矩形
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对人民生活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天然气长输管道作为陆上供应天然气的主要途径,其安全稳定与正常运行关乎着我国的公共安全。所以对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的运营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对于遏制天然气长输管道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天然气长输管道作为研究对象,对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风险因素进行现场实地调研,使用AHP层次分析研究方法,探究庆阳地区天然气
随着我国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逐渐呈现出高黏度稠油井、深油井的开采现状,导致机械采油难度和成本急剧增加,常规抽油机低效率、高耗能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结合我国现阶段提倡节能减耗的新举措,研究新型抽油机对降低我国油田开发成本,推动能源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采油新技术不断被研究人员所提出,各种新型抽油机种类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油田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以及抽油机特殊的工况载荷、复杂恶劣的运行环境,导致到
制件的材质和结构对它的电磁场效应有着直接影响,由于制件会受到的电磁环境的干扰及实验材料性能不稳定等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工程实验在研究的深度、广度上受到了许多限制。随着现代有限元模拟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运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各种材料结构制件进行模拟,以期达到对各种材料结构制件进行性能引导型设计和性能预测。本课题研究对各种材料结构制件进行可视化仿真模拟,选取了有限元软件AN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