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老年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987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深度转型与家庭人口快速转变的严峻形势下,为农村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成为养老社会制度与福利社会制度的重要目标。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政策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解决老年贫困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农村老年保障第一支柱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成为了保障老人福祉水平、生活安全、缓解农村老年贫困以及稳定养老预期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老年人福利理论、资产建设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贫困的生计资本理论、脆弱性理论为基础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影响农村老年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直接机制中强调风险分摊与收入再分配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间接机制中认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保护和增强了老年家庭的人力资本、促进消费、增加土地流转以及增加资产累积,提高了农户养老质量,从而改善老年家庭的贫困脆弱性。
  社会养老保险是应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贫困问题的核心制度安排。本文以贫困脆弱性为视角,基于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运用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可促进金融资产与耐用消费品资产的累积,发挥减贫效应,但其抑制了农村老年家庭土地资产与生产性资产的减贫作用;养老保险强化了教育人力资本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但其无法通过提高健康人力资本的方式达到改善脆弱性的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家庭人口结构越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减贫效果越明显;相较于中低龄老人家庭,养老保险对高龄老人家庭的减贫作用不显著;家庭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农村养老保险改善贫困脆弱性的效果越好。农村养老资源配置合理性与预期存在差距,这为未来精准扶贫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传统的生产源污染治理难题尚未根本解决,生活源污染问题便日益凸显,特别是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通过一些制度安排让产品生产者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特别是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负责以减少环境影响,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废弃物治理的通行政策。在这一理念下,形成了基金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和押金返还制度三大核心制度。2012年,中国正式推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但经过7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表现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三期叠加”。依靠要素投入实现的传统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方式成为了当前的优先选择。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上先后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作为顶层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由投资引领向创新引领、从粗放型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两条明确的转型策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逐渐深入,普惠金融发展随之展开了新的篇章,进入到普惠金融数字化阶段,即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实体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的成本高昂,但金融机构的经营目的仍以盈利为主,因此,普惠金融的开展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存在冲突,导致金融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效果不佳。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可以很大程度解决这一问题,数字技术的应用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人群和覆盖区域范围,让长尾客户人群以及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都能平等地享有金融服务与资源,满足其金融需求。以此推断
在证券市场中,期权作为风险管理、套利投机的金融衍生工具,凭借其高杠杆性和投资策略的灵活性,成为资本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偏好。近年来,随着我国期权市场的逐步开放,期权产品日臻丰富,期权交易逐渐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在证券市场交易过程中,信用评级作为反映受评主体的经营质量衡量指标,日益受到投资者重视。但由于我国评级体系尚不成熟,因此本文以美国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期权交易与评级公告信息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期权交易、信用评级体系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为我国期权市场的发展和信用评级体
古往今来,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基础性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而涉农企业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农业的发展路途上,国内外政府部门都不约而同地提供非常多的支持。但是,农业本身的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与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追求利润的出发点不符,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为涉农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既需要对农业金融结构及金融服务方式进行实践上革新,也需要提供科学的前瞻性的农业指导规划。近年来,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出现在农业金融服务的视野中,试图改变涉农企业融资困境,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
自新千年以来,随着次贷危机和国际主权债务危机等经济危机接踵而至,加之英国脱欧以及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利益摩擦的不断激化和升级,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上升,市场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在这一背景下,黄金作为能够给传统的证券投资组合带来显著的多样化收益,从而规避证券市场上的风险的资产,重新回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视野当中,其地位日益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其黄金市场在整个世界黄金市场中的地位近年来不断攀升,使得中国黄金市场的市场效率问题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各国投资者极大的关注。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黄金市场的动态市场效率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打破原有的实体经营范围,将大量资金配置到委托贷款业务,该现象引起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但之前学者们关于委托贷款的研究,大多基于放贷价格视角,鲜有考察企业资本配置决策主体——管理者在委托贷款业务中的作用。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管理者较为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特征,会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通常,管理者过度自信会高估投资项目收益而低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倾向于采取投资扩张活动,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值得我们思考,非金融企业将大量资金配置到委托贷款业务,这一投资决策背后是否也会受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
近些年来,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的关键时期。想要成功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国民经济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整个社会生产的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社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因此国家也在企业的科技创新问题上越来越重视,并且在证券市场上推出了科创版用来促进相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而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作为企业的一种投资活动,近段时间在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中也逐渐兴起。
  为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企业在近年来纷纷加大了对于科技创新
并购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跨行业并购的热潮,然而业绩承诺难以实现、业务转型与整合中问题频现,使得跨行业并购的机会与风险引发了理论界广泛的争论。协同效应是企业跨行业并购的主要动机,也是衡量并购效果的主要手段。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跨行业并购能否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一直存在着争议。主流观点认为,相比于同业并购,大举实施跨行业的多样化并购难以创造出协同效应,这是企业并购绩效不好的主要原因。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通过跨行业并购转向多元化发展,主营业务之间相辅相成,能有效提升企业绩效。也有国外学者从并购市场背景的角度出发,
在传统的金融学理论解释不了一些现实中存在的金融异象的问题时,一派以投资者的主观行为作为影响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的学派得到蓬勃发展,它就是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名词就是投资者情绪,该学派认为人们的投资行为与情绪的变化相关。在利空消息出现后,投资者的疯狂抛售要远远超过预期,在这么多年来的市场历程中,这一点总是惊人地相似。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要受到动物精神属性的影响,对投资者来说,信心不足所带来的恐惧情绪要比信心过度所带来的希望情绪更为敏感。国内外学者倾注了许多心力在股票市场上应用投资者情绪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