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成熟的心灵之旅——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亭亭作为一位著名的美国亚裔作家,为美国亚裔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作品把博大,精深,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展示给美国公众,从而建立起连接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女勇士》是她最受好评的著作,在这部作品里,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移民和他们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在美国主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是怎样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努力生存下来的。除此之外,作品同时也彰显出另一个不为人所察觉但又始终贯穿全文的主题,那就是汤亭亭作为一名在美国出生的第一代华人和一个生活在唐人街的小女孩,在面对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身份的缺失、种族歧视、特别是传统观念对女性创作的歧视的困难情况下,怎样成长和成熟的。因此,本文运用成长小说的理论分析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探讨一个生活在双重文化环境下的华裔女孩是如何克服逆境逐渐在心灵上成长成熟的,并找到一条能够和谐地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的道路。 本文分五个部分阐述: 引言,首先简要介绍作者汤亭亭和她的作品,以及评论界对其作品的评价。然后详细分析了汤亭亭的童年生活环境与经历和《女勇士》的关系,由此说明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最后,引入本文所运用的文学理论—成长小说的概念,并且阐明它是怎样被用来解读作者在成长中所担当的三个角色。 第一章从汤亭亭作为听者的角色来分析对她童年的生活和性格的形成产生最大影响的三个主要故事,即无名女姑妈的悲剧故事,母亲英兰的勇敢传奇和软弱姨妈月兰的悲痛经历。童年时代的作者和其他的儿童一样,对周围环境一无所知,父母的教导是人生最初启蒙教育。在汤亭亭所生活的环境里,讲故事有着更为突出的作用,祖国的文化历史、生活方式、道德标准以故事的形式被讲述对一个天真的孩子似乎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汤亭亭所听过的众多故事里,这三个故事给她的影响最大,使她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其一分而二,清楚了什么该继承,什么该摒弃。 第二章从汤亭亭作为创造者的角色来分析她在移民和母亲的故事基础之上所自己创造的反叛性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她把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对弊端改革的理想,全部融入到她所创造的人物中或是对现实人物不同的理解中,事实上,在想象中她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理想的“女勇士”。 第三章从汤亭亭作为实践者的角色来看她如何把自己的故事付诸于对现实的改变,以文学创作的方式冷静地审视和变革生活的现状,在中美文化之间找到定位并融合二者,成为出生和成长在美国的自己一代华裔年轻人的代言人。 在结论部分里,汤亭亭最终找到了一条能够和谐地生活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道路,成长的主题因此得以明朗,这就证明了《女勇士》既是一部关于中国移民如何在美国生存和创业,以及面对和处理东西方文化冲突的问题的小说,也是一部反映一个华裔女孩在美国的成长历程的作品。
其他文献
本文从抽象表象主义绘画的视角出发,试图通过对阿什贝里的诗集《网球场的誓言》与长诗《凸镜里的自画像》的分析,着重探讨其诗歌中抽象表现主义特征以及对抽象画派某些技巧的灵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短篇小说家。同时,他又是一名新闻记者和教育工作者,可谓是美国后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巴塞尔姆的小说涵盖了对生活的方方面
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合作机会的增加,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世界现在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
语用学的核心研究课题是对言语交际中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规则的研究,这种规则就是语用原则(pragmatic principle)。鉴于言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迄今为止,学者们从哲学、认知
译者主体性正日趋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但学术界尚未对其涵义的界定达成共识。在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文学翻译中,也无特定的翻译理论对其主体性的体现给予详尽的阐述。本文拟
郭沫若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人,他不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杰出翻译家。郭沫若的翻译与创作是同步的,甚至其思想和创
There-be存在句的研究在语言学界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许多语法著作和论文都对这类句子进行归类划分和理论研究。在句法研究中,存在句的研究范围包括(1)句子主语,(2)句子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