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郭沫若翻译观及其译著《生命之科学》的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iamirr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人,他不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杰出翻译家。郭沫若的翻译与创作是同步的,甚至其思想和创作深受翻译的影响。他的翻译活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且一生都在从事着翻译工作,成就卓越。他的译作不仅数量众多(30多部作品,字数在六百多万左右),而且涉及语种之多,作品体裁之广泛,涉及文学类作品(含诗歌、小说、戏剧),艺术史类著作,科学史著作以及政治类著作。郭沫若不但译著等身,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颇有建树。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翻译观。他提出的“创作论”、“风韵译”等思想对当今翻译工作者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翻译理论和实践皆建树颇多,这在同时代的翻译家中极为罕见,对于后世的影响,几乎无人可比。然而,由于郭沫若文学成就过于辉煌,对其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翻译界广泛关注,迄今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领域。这与郭沫若是现代著名翻译家的论断和称谓极为不符。国内对其翻译研究集中在概略介绍和个别文学译作的分析上,对其科学文艺巨译及与西方译论的对比研究尚不多见。国外更是基本没有对他作为翻译家的研究。与之相比,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国内外皆盛行。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其本质是实现读者类似反应。作者发现,两人翻译理论实有契合之处。基于上述现状,研究郭沫若翻译思想、科学文艺译著以及将其与西方译论对比无疑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特色。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郭沫若的翻译观,并将其与西方盛行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做对比研究,从而发现其契合之处。然后,以其被忽视了的晚年科学文艺巨译《生命之科学》为依托,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框架下探讨此译著从意义与风格方面是如何体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而从理论及实践上论证奈达功能对等理论适用于科普作品的翻译,以及二人翻译理论确有契合之处。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译论具有其进步性,值得深入研究。总之,此研究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颇具研究意义。理论上,有利于认识及论证郭沫若翻译观以及中国传统译论的进步性,值得重视和研究。实践上,有利于加深读者对大翻译家郭沫若的翻译理论及实践的了解,拓展对郭沫若乃至传统翻译家的研究;也有利于认识到中国传统译论的进步性,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对我国从事翻译的人具有指导意义。郭沫若翻译观深深植根于中国和汉语所处的地缘文化土壤之中,带有中国的民族特色,作者希望以此引起学者们对植根于中国土壤的传统译论的关注。中西合璧,将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性研究与外国译论的借鉴性研究相结合,从而促进我国翻译学科的发展。
其他文献
面对金融危机,很多公司都在观望,放缓了发展的步伐。最近Vishay亚洲高级副总裁Johnson Koo在接受EDN China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面对金融危机,公司迅速调整了应对危机战略,集中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和杰出的文体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文风,高超的技巧,海明威跻身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家行列。他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日益凸显。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从古至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为了迎合大众对外国文化的渴望,文
本文从抽象表象主义绘画的视角出发,试图通过对阿什贝里的诗集《网球场的誓言》与长诗《凸镜里的自画像》的分析,着重探讨其诗歌中抽象表现主义特征以及对抽象画派某些技巧的灵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短篇小说家。同时,他又是一名新闻记者和教育工作者,可谓是美国后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巴塞尔姆的小说涵盖了对生活的方方面
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合作机会的增加,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世界现在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
语用学的核心研究课题是对言语交际中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规则的研究,这种规则就是语用原则(pragmatic principle)。鉴于言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迄今为止,学者们从哲学、认知
结合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高喷防渗墙的施工情况 ,对高喷防渗墙的防渗原理、技术要求、施工方法、缺陷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了论述 ,指出高喷防渗墙对提高蓄水量 ,美化环境
新稻42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水稻试验站、新疆金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伊犁禾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育成的中晚熟粳稻品种,具有高产、
译者主体性正日趋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但学术界尚未对其涵义的界定达成共识。在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文学翻译中,也无特定的翻译理论对其主体性的体现给予详尽的阐述。本文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