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意图”的语用原则协调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学的核心研究课题是对言语交际中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规则的研究,这种规则就是语用原则(pragmatic principle)。鉴于言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迄今为止,学者们从哲学、认知、社会、文化等视角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各种阐释言语交际的模式、策略和原则。尤其是对阐释言语交际规律的语用原则的研究更是达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  格赖斯(H.P.Grice)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的提出标志着语用原则的诞生,同时也引发了学界广泛的探讨和争议。感兴趣的学者们围绕合作原则的解释力、普遍性和实用性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而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已有十多位中外学者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语用原则,相关语用原则或准则的数量已达20余种,如合作原则(Grice,1967,1975)、量-质准则(Harnish,1976)、理性原则(Kasher,1976)、礼貌原则(Leech,1983)、霍恩的量原则和关系原则(Horn,1984)、关联原则(Sperber& Wilson,1986,1995)、莱文森的量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Levinson,1987)、礼貌准则(顾曰国,1992)、交际原则(Mey,1993)、得体原则(李瑞华,1994;索振羽,2000)、目的-意图原则(钱冠连,2002)、目的原则(廖美珍,2003,2004,2005)、最佳完成原则(Benz,2009)等。这些语用原则的诞生对言语交际阐释理论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有益于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但与此同时,其在衍变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思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此,本文着力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1.语用原则历时性衍变的专项系统调研  我们对学术界提出的各类语用原则进行了详尽梳理,并沿着历时性发展进程,勾勒出语用原则衍变的概貌(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共计13人提出各类语用原则/准则20余种),从而厘清了语用原则/准则过多过乱、相持不下的局面。据我们调研,本文所进行的有关语用原则/准则的专项系统调研为学界首次。  2.语用原则的功能性分类、对比分析及其问题揭示与剖析  基于相关语用原则的核心观点和功能特点,以及其对待合作原则的态度,本文对语用原则进行了功能性分类,将其归为“前提”、“修正”、“互补”和“替代”等四类;同时我们在对各类语用原则本身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语用原则衍变过程中出现的三大困惑和问题:(1)某些语用原则之间存在着浓厚的继承关系和功能雷同现象,造成语用原则的累赘、不经济;(2)尽管各种原则都声称对语用现象具有极大的解释力,但迄今为止尚无任何一种语用原则能令人信服地解释语用现象的全貌;(3)语用原则过多过乱、相持不下的局面让言语交际者甚至言语交际的阐释者无所适从,从而降低了语用原则的实用性。  3.“基于‘目的-意图’的语用原则协调模式”的构建  针对语用原则衍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尝试性提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本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对相关语用原则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涵盖面广、解释力强的相关原则,并据此建立起一个“基于‘目的-意图’的语用原则协调模式”,即以“目的-意图原则”(G-I P)为前提,“合作”(CP)、“得体”(TP)、“关联”(RP)三大原则相互配合、共同指导和阐释言语交际行为及其语用意义的语用原则协调模式。该协调模式基于言语交际的本质和特点,以交际的“目的-意图”为基本前提,结合言语交际的四要素(交际者、交际意图、交际信息和交际环境),根据具体的交际语境,即交际主体(Who)、交际方式(How)、交际内容(What)等,选择最佳语用原则对言语交际进行有效指导,并对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会话含义现象进行阐释。该模式由两个层面的语用原则构成:第一层面解决言语交际的共性,是任何有理性的人进行言语交际的前提条件,即言语交际的“目的-意图原则”(G-I P);第二层面由三个相互配合、互为补益的具体操作原则构成,即合作原则(CP)、得体原则(TP)和关联原则(RP)。针对言语交际的不同状况,三原则会本着“适者优先”的原则,对其进行指导和阐释。该协调模式采用“二步式双向交际”(two-step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对言语交际的过程和含义进行阐释和推理。  4.“基于‘目的-意图’的语用原则协调模式”的应用  选取不同语言背景(汉语、英语、双语)下的日常对话、不同时代和国别文学作品(英国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国古典文学代表作《红楼梦》和中国当代文学代表作《围城》)中的人物对话以及跨文化语境下真实主题讨论会话等,考察和验证“基于‘目的-意图’的语用原则协调模式”对相关话语进行阐释的有效性、实用性和解释力。  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启示在于:理论上,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各类语用原则,探讨其理论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较为清晰地展现了语用原则理论衍变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各家之长,尝试构建一个“基于‘目的-意图’的语用原则协调模式”,进而丰富了言语交际阐释理论;实践上,本文从实用性原则出发,通过各类语料论证了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机制及其对各类言语交际行为的阐释力,为指导和阐释言语交际实践提供一个崭新的渠道和平台。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全文的引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对语用原则理论研究的综述,着重论述与语用原则研究息息相关的言语交际及其阐释机制,探讨语用原则理论的起源、争论和衍变,并从历时性角度勾勒出语用原则衍变的全貌;第三章对相关语用原则进行了功能性分类,并通过相关语用原则的对比研究,揭示并剖析了语用原则理论衍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众多语用原则进行了鉴别和筛选;第四章着力构建了“基于‘目的-意图’的语用原则协调模式”,尝试从理论上对语用原则研究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解决。第五章为协调模式的应用,通过各类言语交际案例来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和解释力;最后一章为结束语,总结全文,讨论研究问题,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学位
为鼓励中国微电子设计工程师们发展和强化开发、应用能力,提高创新积极性,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组办了首届“时代民芯”杯电子设计大赛。 In order to encourage Chines
全球智能手机数据流量将增长十倍,因此移动安全需求将快速增长。为向市场提供移动安全整体解决方案,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IFX/OTCQX:IFNNY)今日推出OPTIGA? Mobile产品。这个全
最近几年,竞技真人秀一直主导主流电视节目。人们认为它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并且其中包含的交际策略可以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由于其竞争的节目性质,参与者经常需要主动去说服和影
面对金融危机,很多公司都在观望,放缓了发展的步伐。最近Vishay亚洲高级副总裁Johnson Koo在接受EDN China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面对金融危机,公司迅速调整了应对危机战略,集中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和杰出的文体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文风,高超的技巧,海明威跻身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家行列。他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日益凸显。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从古至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为了迎合大众对外国文化的渴望,文
本文从抽象表象主义绘画的视角出发,试图通过对阿什贝里的诗集《网球场的誓言》与长诗《凸镜里的自画像》的分析,着重探讨其诗歌中抽象表现主义特征以及对抽象画派某些技巧的灵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短篇小说家。同时,他又是一名新闻记者和教育工作者,可谓是美国后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巴塞尔姆的小说涵盖了对生活的方方面
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合作机会的增加,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世界现在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