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滑带滑坡-抗滑桩体系演化模式与抗滑桩受力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层滑带滑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育,多层滑带是大型滑坡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对多层滑带滑坡研究不够深入,对大型多层滑带滑坡演化行为判断不准确,多层滑带滑坡防治理论与方法滞后,造成了工程决策失误与防治工程失效。大型多层滑带滑坡演化机理与防控理论成为目前国际滑坡界普遍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抗滑桩是目前开展滑坡治理使用最为广泛的防治结构之一,抗滑桩的植入导致多层滑带滑坡-抗滑桩体系演化机理更加复杂,因此需在多层滑带滑坡演化机理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多层滑带滑坡-抗滑桩体系演化特征研究,为多层滑带滑坡抗滑桩治理工程提供依据。多层滑带滑坡具有特殊的动力学特征,目前的抗滑桩设计方法未考虑多层滑带的相对运动,不适用于多层滑带滑坡抗滑桩结构设计,滑坡抗滑效果及其工程长期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开展多层滑带滑坡-抗滑桩体系演化模式和抗滑桩受力特征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三峡库区马家沟多层滑带滑坡-抗滑桩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查和原位监测系统,研究了秭归-巴东段典型多层滑带水库滑坡发育特征,揭示了马家沟多层滑带滑坡相对运动规律和滑坡-抗滑桩体系受力变形模式。同时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多层滑带滑坡-抗滑桩体系演化特征与失稳模式,揭示了不同运动模式的多层滑带滑坡(体系)的相对运动规律和抗滑桩受力变形特征。此外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运动模式下抗滑桩设计参数对多层滑带抗滑桩加固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多层滑带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并将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总结了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典型多层滑带滑坡发育特征,确定了马家沟滑坡基本特征。该段多层滑带滑坡基本发育于侏罗系和三叠系巴东组易滑地层中,滑坡通常为大型深层以上规模,主要分为土层界面+基覆界面型多层滑带滑坡和基覆界面+软弱夹层型多层滑带滑坡两大类。节理裂隙发育的软硬相间顺层结构,非常不利于岸坡的稳定,水库蓄水和降雨诱发马家沟滑坡复活变形并沿三层滑带发生相对滑动。深层滑带土剪切面擦痕和磨光面明显,其粘土矿物颗粒具有明显的定向性排列特征,为马家沟滑坡主滑带。(2)基于现场监测,揭示了马家沟多层滑带滑坡相对运动规律和滑坡-抗滑桩体系受力变形模式。在库水位和降雨联合作用下,滑坡变形呈现显著“阶跃型”增长;深层滑带S3相对位移及速率最大,进入加速变形阶段比坡表位移提前一个月左右。Apriori算法研究表明库水位下降为滑坡坡表位移和深层滑带S3相对运动的主控因素,强降雨为浅层滑带S1相对运动的主控因素。试验桩应变、轴力和弯矩监测规律一致,均出现三处极值点;由于工程桩的阻挡作用,试验桩在浅层滑带S1下方出现反弯点;由于滑带的相对运动,试验桩在中层滑带S2和深层滑带S3的下方均出现弯矩(应变)极值点。试验桩与桩周土体发生协同变形,试验桩受力变形随时间呈“阶跃式”变化。(3)基于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了多层滑带滑坡多场演化特征。滑坡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变形、均速变形、加速变形和临界破坏四个演化阶段,不同演化阶段滑坡主要变形位置存在差异;在后缘推力和重力作用下,多层滑带发生平移滑动,滑坡前缘出现局部剪切破坏,浅层滑带为主滑带。深部相对位移和土压力变化相关性显著,土压力演化过程也可划分应力势能初始积累、匀速积累、加速积累和应力势能转换四个演化阶段,滑坡土压力呈复杂的多级梯形分布;土压力值的突然下降可以作为滑坡临界破坏的判据。(4)揭示了多层滑带滑坡-抗滑桩体系演化过程和失稳模式,研究了多层滑带抗滑桩受力特征。基于桩土多场信息演化特征,体系可划分为初始变形、桩土协同变形和桩土非协同变形三个演化阶段。非协同变形阶段,滑坡位移、土压力和桩身弯矩迅速增大;滑坡-抗滑桩体系呈现浅层和中层桩间土体挤出,桩后土体越顶破坏,前缘多滑面贯通滑动的失稳模式。抗滑桩植入后滑坡破坏极限荷载与历经时长均大幅度增长;多层滑带抗滑桩桩身分布多个弯矩极值点,剪力出现负值现象;桩身弯矩、剪力最大值均大于单层滑带抗滑桩,抗滑桩更容易失效。(5)揭示了不同运动模式的多层滑带滑坡(体系)的相对运动规律和抗滑桩受力变形特征。随着浅层滑带相对位移的增大,体系发生非协同变形,浅层滑带下方出现弯矩(应变)极值点和剪力负值区域,抗滑桩植入的加固效果不断降低。抗滑桩桩周呈现“桩后土拱-桩前土拱-桩后土拱”的双向多级土拱分布现象,桩周土拱效应在不同演化阶段呈现不同规律。不同运动模式下抗滑桩设计参数的改变对抗滑桩加固效果的影响存在差异:浅层滑动为主时,改变桩间距能更好地提高抗滑桩加固效果;深层滑动为主时,增加嵌固深度和减小桩间距均能提高抗滑桩加固效果,其中改变桩间距更加经济合理。(6)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将抗滑桩分成浅层受荷段、深层受荷段和嵌固段三段,建立了多层滑带抗滑桩受力模型,提出了“多段法”的弹性地基梁模型控制方程组,推导了“多段法”抗滑桩桩身内力和变形的计算解析式,并将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抗滑桩受力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对比结果验证了本文多层滑带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该计算方法能够为多层滑带抗滑桩内力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的重大工业损失,工业设备的预测与健康管理尤为重要。在人工智能时代,许多研究者将深度学习方法用于预测工业设备的剩余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不同类型的设备可监测的数据不同,对于轴承类机械设备,用来进行RUL预测的是来自少量传感器的振动数据,称为低维监测设备;对于较为复杂的设备,监测数据则来自设备上的大量传感器,称为多维监测设备。为了提高深度学习
随着我国科技馆建设进程日渐加快,技术和理念也逐渐推陈出新,体现了百花齐放的建设思路。一些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中,在深入调研国内外优秀科技馆建设经验和展品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并结合自身对新馆建设的理解和本地科技产业,使展览策划理念、初步设计、展品深化设计和制作、教育培训实验室、本地特色展厅等项目建设走上了一条新路。
涉水型古滑坡是西南水电工程区常见的灾害类型,揭示这类滑坡的成灾机理有助于降低链式灾害发生风险概率。以云南省德钦县燕门乡拉金神谷古滑坡为例,基于野外地质调查、InSAR监测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演化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拉金神谷滑坡成灾过程为前缘局部变形阶段→后缘拉裂阶段→滑坡—堰塞湖阶段→堰塞湖溃决阶段;(2)库水位上升和降雨共同作用是诱发滑坡大变
目的 对比观察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正常体重和超重女大学生骨密度、骨代谢和体适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体质指数将招募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女大学生分为正常体重组(NW,n=12人)和超重组(OW,n=10人)。两组受试者均进行8周,每周3次的HIIT。单次HIIT是以85%~90%VO2peak的强度蹬车3 min,再以35%~45%VO2peak的强度蹬车间歇2 min,交替重复6组。训练前4
气候变化给水库大坝安全运行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前期降雨、库水位变化是影响坝坡失稳的关键因素,且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未考虑降雨对大坝坝坡或浅层坝坡稳定性的影响,水库大坝滑坡或溃坝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某水库心墙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前期降雨、库水位变化对心墙坝渗流和稳定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孔隙水压力、渗透比降和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高密度电
随着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不断涌现,水库蓄水后滑坡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快速有效分析滑坡稳定性,评价滑坡对工程的影响,采取合适治理措施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研究西部某水电站滑坡的成因机制,分析其稳定性及发生失稳破坏可能产生的涌浪等影响,根据滑坡特征及影响程度提出滑坡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但同时导致了人力资源工作更加复杂多样。建立完善、标准、统一的机制作为各项工作执行的重要内容,需引起多方重视,结合实际情况,从根源上改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目的 探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中医护理对策进行运用的作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共计80例,在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患者中任意抽选而来,并随机进行1至80编号,取前40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中医护理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恢复过程中6min步行距离、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观察组均优于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入各学科教学之中,让每门课程都具有符合课程特点的育人功能;小学音乐课程思政是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适应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音乐教学创新,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效率,其实践意义重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要立足于音乐教学内容、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价值,注重多元创新,发挥音乐人物的榜样作用
写作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板块,因此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受到语文界的重要研究内容。写作是基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所产生的书面交流的需求而形成的结果,最终指向实际交流。但是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学生的一大难题。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历经多年,其研究历程经历了关注写作结果的文章写作,关注写作过程的过程写作以及强调写作全过程的交际语境写作,其发展是一个曲折向前的过程。其中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