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的“愤怒”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zh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奥斯本(1929-1994)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是“愤怒的青年”文学流派的杰出领袖,为英国战后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大多聚焦于社会现实问题,表达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与关怀。1956年5月8日,奥斯本的戏剧《愤怒的回顾》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首演,随即引起巨大轰动,不仅让奥斯本一跃成为英国戏剧界的名人,而且标志着戏剧艺术的革新,被誉为英国当代戏剧的里程碑。
  本文运用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愤怒的回顾》主人公吉米“愤怒”的产生、爆发和平息为主线,分析其蕴含的一系列伦理因素,旨在揭露战后英国的社会现实,挖掘作品的伦理内涵,给人们以伦理启示。首先,本文挖掘吉米愤怒产生的原因。回到《愤怒的回顾》的伦理现场,探究吉米愤怒的外因,即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社会伦理环境和吉米的家庭伦理环境;探讨吉米愤怒的内因,即吉米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相互作用。其次,本文分析吉米愤怒的爆发。在伦理环境和斯芬克斯因子的影响下,吉米的愤怒逐渐积累进而爆发。吉米拥有多重伦理身份。在中产阶级社会,他是愤世嫉俗而失意的他者;在工人阶级社会,他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朋友;在家庭中,他则是以自我为中心且不负责任的丈夫。吉米也面临着伦理困境。他不仅陷入了与剧中两位女性爱与性的伦理冲突,而且陷入了反抗社会与向现实妥协的伦理冲突。最后,本文论述吉米愤怒的平息。随着艾丽逊流产,海伦娜离去,吉米的伦理意识逐渐苏醒,认识到遵守社会伦理准则的重要性,选择与伦理规范和解。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对《愤怒的回顾》做出新的阐释,挖掘作者奥斯本的伦理思想和深层焦虑。奥斯本通过塑造“愤怒的青年”吉米并聚焦于他的“愤怒”,揭露了战后英国社会腐败,等级制度森严,社会不公平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沉重压迫,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伦理关怀。通过呈现吉米和艾丽逊之间异化的婚姻关系,奥斯本呼唤真爱和正常婚姻伦理的回归。文学是伦理的艺术反映,对《愤怒的回顾》进行文学伦理学解读,可以给当今社会一些伦理启示。此外,本文也为研究“愤怒的青年”文学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信息剧增,作为人才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基础阶段,但是大部分的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本文在考量探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做出了不同层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若干原则,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期刊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四大语言技能。其中说和写是表达技能,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即:敢写、能写、会写,是初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教师更多地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系统的写作能力训练,从而导致很多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帮助学
期刊
语序,一直是备受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而不同语言所应用到的语序规则往往会涉及到包括语言互译和语言学习在内的实际问题。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大致分为漂移型语言和非漂移型语言。相比属于非漂移型语言的英语,汉语作为非典型漂移型语言却有许多漂移现象,这可能与汉语无形态变化、无明显标记有关,也可能是在一定语境下、出于语用目的而产生漂移。因此,汉语出现漂移现象的原因以及为实现漂移所需要具备的要素成为了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对此,前人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本论文主要从形式句法学和语义学的角度研究汉语
摘要:本文在了解汉语、越语语音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越南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时经常出现偏误的送气音p[p’]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越南学习者;送气音;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54-01  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比较是语音偏误分析的基础。越南语属南亚语系孟
期刊
动结式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句法结构,主要由一个动词加一个结果补语组成(也有学者将包含“得”字句的组合式述补结构归为动结式的一种)。动结式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句法语义关系和复杂的内部结构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因此,学者们对汉语动结式的习得研究从未间断过。
  本论文选取汉语动结式中结果补语语义的三种语义指向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年龄段的母语儿童和英语为母语的高水平学习者对汉语动结式的习得。在母语习得中,前人有关母语儿童动结式的习得研究发现,儿童在4.5岁左右就能产出复杂的动结式结构,但未有实
时制、体、情态是与动词相关的三大范畴,且三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汉语是一种没有显性时制标记的语言,因而对汉语的体和情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针对汉语的体和情态的互动研究较少,且有关汉语体标记词“了”的语义研究一直没有定论,所以本研究以情态助动词“应该”和体标记词“了”为例,旨在探究汉语中情态与体的语义互动,并且期望通过对两者互动的研究,为“了”的语义分析提供一些佐证。本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应该”的语义、“了”的语义以及“应该”和“了”的共现限制及其互动机制。
  首先,我们从情态
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1928-1982)是二十世纪科幻文学界的翘楚,一生创作了44部长篇小说和120多部短篇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其最负盛名的作品。作者以超前的思维构想出了一个未来世界,探讨了高科技时代下的仿生人和人类共存的世界将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分析这部科幻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态伦理、社会伦理,认为伦理关系的异化隐射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核战阴影下的社会现实。小说中仿生人与人类的新型伦理关系则引发了对于人之本质的追问,折射出人类身处科技时代的道德
摘要: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无论其种族、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应享有接受法定年限教育的权利。但是,在我国,目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较为严重,就地区差异而言,它不仅存在于各省之间,也存在于各省内不同市(县),甚至不同乡镇之间。
期刊
威廉·吉布森(1948-)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是“赛博朋克”文学流派主要奠基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神经漫游者》出版于1984年,斩获科幻小说界三项殊荣:星云奖、雨果奖和菲利普·迪克奖,确立了他在科幻小说领域的崇高地位。《神经漫游者》以近未来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空间书写,呈现了一幅后现代生活全景图。
  论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和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小说中的都市空间、赛博空间和轨道空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神经漫游者》的近未来都市空间景观中,跨国公司的资本和权力扩张取代了
摘要:本文对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当代的题材与形式两方面艺术语言进行探究,目的在于找寻木板年画独有的民族艺术特征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与变化,以期以一种主动的、发展的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木板年画;现代;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38-01  同物质文化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它是人类文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