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了解汉语、越语语音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越南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时经常出现偏误的送气音p[p’]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越南学习者;送气音;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54-01
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比较是语音偏误分析的基础。越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和汉语在一些方面上很相似,但也正是因为越南语和汉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个情况,造成了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的困扰。所以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偏误,语音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在了解汉语普通话和越南普通话的音节系统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越南学生经常出现的汉语声母送气音p[p’]的偏误进行对比分析,力图找到解决办法。
一、汉越语音节系统
(一) 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汉语拼音方案的“辅音表”和“韵母表”列出了普通话的21个辅音和35个韵母,
这21个辅音和35个韵母是相当整齐有系统的。具体特点如下:
1. 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
2.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
3. 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在音节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ng;
4. 汉语音节一定要有声调、韵腹,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
(二) 越南语音节结构
越南语中有22个辅音音位,155个基本韵母和6个声调组合成2500个音节。
越南语的音节拼合也有一定的规律,具体如下:
1.p、t、ng、nh、n、m、c、ch这八个辅音能充当韵尾,其中p做声母时,只用来拼外来语;
2.c、k、q是一个辅音音位[k],c和a、o、u等元音组合,k和e、i等元音组合,q跟u介音的韵母组合;
3.gh和ngh跟e、i等元音组合,g和ng跟a、o、u等元音组合;
4.gi和i组合时,省写一个i;
5.r[z]音用来拼外来语。
二、声母偏误分析
越南学习者在学习汉语中的声母“p”时容易出现偏误,错误率教高。以下是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法收集的几种常见偏误情况。
(一) 汉语的声母p[p’] 和越南语的声母p[ p]
在汉语语音系统中,p[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闭合,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震动,较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在越南语语音系统中,p[ p]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紧闭,使肺部呼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声带不震动。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声母p[p’]时,会受到母语p[ p]的影响,将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
(二) 汉语的声母p[p’]和声母b[p]和越南语的声母p[ p]在汉语语音系统中,p[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闭合,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震动,较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在汉语语音系统中b[p]是双唇不送气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闭合,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震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在越南语语音系统中,p[ p]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紧闭,使肺部呼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声带不震动。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受到母语的干扰,越南学生容易混淆发音,将目的语汉语的声母p[p’]错误理解,发成b[p]。如“跑pǎo[p’au214]”发成“饱[pau214]”,“胖pàng[p’a?51]”发成“棒[ba 51]”,“pōshuǐ(泼水)”发成“bōshuǐ”。
三、送气音p[p’]的语音教学方法
1.图示法
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的方式把人体的发音器官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图上直接指出发音的部位及气流的出处,用以代替齿酿、软鳄、舌尖、舌面等这些枯燥乏味的口头描述,让学生清楚的了解每个音的发音部位。例如,声母p[p’]发音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照着人体器官发音图来分析,双唇闭合,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震动,较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2.演示法
学生做练习时,可以把一张薄纸放在嘴唇前面,因为送气音在发音时气流较强,发音时纸张颤动即可确认已发出送气音。
3.成组练习法
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发出送气音,只是有时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及时纠正,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如多朗读生词,课文,绕口令。
4.游戏法
寓教于乐,通过带学生玩吹蜡烛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发音时的气流。发送气音时,由于呼出的气流较强,蜡烛很容易熄灭。反之,则为不送气音。
总之,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发现,越南人学习汉语语音的主要障碍是受母语和目的语的干扰,克服这一干扰既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帮助学生培养新的发音习惯,更需要学生掌握方法多加练习,勤于用汉语交流。循序渐进坚持练,一定能减少甚至避免此类偏误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20.
[3]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4]吕叔湘.现代汉语语法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6]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关键词:越南学习者;送气音;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54-01
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比较是语音偏误分析的基础。越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和汉语在一些方面上很相似,但也正是因为越南语和汉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个情况,造成了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的困扰。所以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偏误,语音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在了解汉语普通话和越南普通话的音节系统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越南学生经常出现的汉语声母送气音p[p’]的偏误进行对比分析,力图找到解决办法。
一、汉越语音节系统
(一) 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汉语拼音方案的“辅音表”和“韵母表”列出了普通话的21个辅音和35个韵母,
这21个辅音和35个韵母是相当整齐有系统的。具体特点如下:
1. 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
2.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
3. 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在音节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ng;
4. 汉语音节一定要有声调、韵腹,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
(二) 越南语音节结构
越南语中有22个辅音音位,155个基本韵母和6个声调组合成2500个音节。
越南语的音节拼合也有一定的规律,具体如下:
1.p、t、ng、nh、n、m、c、ch这八个辅音能充当韵尾,其中p做声母时,只用来拼外来语;
2.c、k、q是一个辅音音位[k],c和a、o、u等元音组合,k和e、i等元音组合,q跟u介音的韵母组合;
3.gh和ngh跟e、i等元音组合,g和ng跟a、o、u等元音组合;
4.gi和i组合时,省写一个i;
5.r[z]音用来拼外来语。
二、声母偏误分析
越南学习者在学习汉语中的声母“p”时容易出现偏误,错误率教高。以下是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法收集的几种常见偏误情况。
(一) 汉语的声母p[p’] 和越南语的声母p[ p]
在汉语语音系统中,p[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闭合,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震动,较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在越南语语音系统中,p[ p]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紧闭,使肺部呼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声带不震动。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声母p[p’]时,会受到母语p[ p]的影响,将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
(二) 汉语的声母p[p’]和声母b[p]和越南语的声母p[ p]在汉语语音系统中,p[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闭合,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震动,较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在汉语语音系统中b[p]是双唇不送气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闭合,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震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在越南语语音系统中,p[ p]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时候,双唇紧闭,使肺部呼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声带不震动。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受到母语的干扰,越南学生容易混淆发音,将目的语汉语的声母p[p’]错误理解,发成b[p]。如“跑pǎo[p’au214]”发成“饱[pau214]”,“胖pàng[p’a?51]”发成“棒[ba 51]”,“pōshuǐ(泼水)”发成“bōshuǐ”。
三、送气音p[p’]的语音教学方法
1.图示法
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的方式把人体的发音器官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图上直接指出发音的部位及气流的出处,用以代替齿酿、软鳄、舌尖、舌面等这些枯燥乏味的口头描述,让学生清楚的了解每个音的发音部位。例如,声母p[p’]发音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照着人体器官发音图来分析,双唇闭合,软愕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震动,较强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2.演示法
学生做练习时,可以把一张薄纸放在嘴唇前面,因为送气音在发音时气流较强,发音时纸张颤动即可确认已发出送气音。
3.成组练习法
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发出送气音,只是有时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及时纠正,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如多朗读生词,课文,绕口令。
4.游戏法
寓教于乐,通过带学生玩吹蜡烛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发音时的气流。发送气音时,由于呼出的气流较强,蜡烛很容易熄灭。反之,则为不送气音。
总之,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发现,越南人学习汉语语音的主要障碍是受母语和目的语的干扰,克服这一干扰既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帮助学生培养新的发音习惯,更需要学生掌握方法多加练习,勤于用汉语交流。循序渐进坚持练,一定能减少甚至避免此类偏误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20.
[3]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4]吕叔湘.现代汉语语法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6]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