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失业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尽管马克思没有关于失业问题的著作,但在《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经典著作中都对失业问题有过相关论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不变资本增加、可变资本下降,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失业让工人阶级忍受贫困和奴役,同时作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对资本主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业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尽管马克思没有关于失业问题的著作,但在《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经典著作中都对失业问题有过相关论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不变资本增加、可变资本下降,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失业让工人阶级忍受贫困和奴役,同时作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促进作用。马克思认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失业问题更是出现了新的特点,结构性失业、城乡失业、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失业问题依然突出。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但西方经济学对失业的分析流于表面,无法用来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马克思失业理论虽然以资本主义失业作为问题域,但由于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依然含有资本、市场、雇佣等微观经济因素,因此马克思失业理论依然适用于当代中国,在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失业保障、统筹城乡就业、实施“精准就业”等方面仍然可以提供指导。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失业理论的形成源起。本部分以资本原始积累和飞速发展时期的历史事实为基础,还原马克思失业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总结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关于失业的相关理论,探索马克思失业理论的思想渊源。第二部分:马克思失业理论的生成脉络。此部分通过对《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资本论》的研读,梳理出马克思失业理论的建构过程。第三部分:马克思失业理论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蕴,此部分完整呈现马克思失业理论的样态,论述了失业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解决之道,以及马克思失业理论的价值意蕴。第四部分:马克思失业理论的当代现实表征——对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本部分挖掘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新特征,在阐述其与马克思失业理论相符性特征的同时,借鉴马克思失业理论,寻找解决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技术培训班和研修班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口译服务则在研修班和培训班的授课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有幸参与了“2017年发展中国家菌类技术培训班”的口译工作,经历了从译前准备到现场翻译再到译后分析整个过程。在服务过程中,笔者遇到了许多问题,有些关系到口译技巧和语言能力,比如数字转换,而有些则和译员的主体性息息相关。学界针对前者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实
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但在利益驱动下,海上非法捕捞水产品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使得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渔场亮起了荒漠化的红灯。显然,仅依靠海洋渔业行政执法不足以形成威慑力,对于情节严重的案件还应当移送刑事司法机关,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然而当前海上非法捕捞水产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存在诸多不畅,导致刑法无法有效发挥其惩戒与规制功能,海上非法捕捞水产品的活动
本文在梳理近年协会处罚行为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例基础上,指出司法实践中对协会处罚行为可诉性判断均以授权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但相同的出发点却不能避免对可诉性判断适用中存在分歧;进而以对授权理论反思为切入点,对协会处罚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揭示单一的授权理论面对多元性质的协会处罚行为的局限,主张补充社会公权力视角,拓展受案标准、明确受案范围以解决现实司法的困境。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绪论。这部分阐述了本文
《道林·格雷的画像》作为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戏剧家、小说家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虽然这篇小说刚出版就引起当时评论家们的争议,甚至还被扣上了“有毒之书”,“违反道德”,“邪恶”这样的帽子。但王尔德一直在为自己据理力争,他认为书没有道德与不道德之分,只有写的好与糟的区别。它既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关于艺术与人生的寓言。在这部作品中,那些对美与丑,善与恶,艺术与生活,道德与良心,婚姻
历史地段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承载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城市更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今,历史地段的更新已从过去的只关注空间层面逐渐渗透到了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更新的主体也从单一的政府主导逐渐被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合作所取代,且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仅导致在过去阶段比较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了变化,同时也形成了诸多对城市发展存在重要影响的新因素,在此背景下倘若继续使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可能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决定学前质量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师梯队中,之前几乎都是清一色女性,现如今男性群体在最近几年的数量逐渐上升,而关于幼儿园男教师的相关研究也在随之增加,不过其中大部分主要指向男教师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或者是社会对于幼儿园男教师的看法,关于男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则关注较少。本研究基于这一问题,从关键事件出发,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选择了一位有着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学阶段是学生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期盼越来越高,而时代环境的变化和优质教育的诉求也有中学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都需要中学校长文化领导力的引领。在最新的颁发的《校长专业标准》中,均把“营造育人文化”作为中学校长的专业职责,进一步强调了要提高校长的文化领导水平,亟待对校长文化领导力的开展深入研究。本研究主张从学校文化
在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深深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个人信息在科技的创新应用中日益发挥出基础性的巨大的资源性价值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大数据开发挖掘所带来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公民的信息权益正受到一定的威胁;同时使得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信息利用之间利益冲突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趋势。目前国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人信息权内涵及其具体保护措施等
随着21世纪初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地区适学年龄儿童不断减少且存在流出严重的现象,导致农村地区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出现了大量小规模学校,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与痛点。但随着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小规模学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基于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