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樱桃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 var.cerasiforme)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樱桃番茄采摘后,由于其果实皮薄多汁,病原微生物容易从果实伤口处入侵,引起果实的变质和腐烂。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镰刀真菌(Fusarium spp.)属,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感染樱桃番茄果实后会引起采后樱桃番茄果腐病。本实验前期从黄瓜根基土壤中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樱桃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 var.cerasiforme)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樱桃番茄采摘后,由于其果实皮薄多汁,病原微生物容易从果实伤口处入侵,引起果实的变质和腐烂。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镰刀真菌(Fusarium spp.)属,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感染樱桃番茄果实后会引起采后樱桃番茄果腐病。本实验前期从黄瓜根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S3-1,该菌对黄瓜灰霉菌、小麦赤霉菌和水稻纹枯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将S3-1应用于樱桃番茄采后果腐病的防治及果实的保鲜,研究结果如下:(1)S3-1在25-35℃、p H为6.5的环境中都有较好的生长情况,考虑到樱桃番茄果实组织为中酸性,且为夏秋季成熟水果,因此认为S3-1在其上可以尝试进行应用。(2)分析S3-1发酵液、菌悬液、上清液和挥发物与真菌的平板对峙实验结果,发现培养24 h的发酵液、培养72 h的上清液、培养24 h(浓度为1×10~8CFU/m L)的菌悬液对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75%,48.7%,56.54%;培养24 h、浓度为1×10~6CFU/m L S3-1菌悬液涂板获得的挥发物对真菌菌落生长有较好且持续较久的抑制效果。(3)分析抑菌机制,发现S3-1与真菌共培养时会影响真菌孢子和菌丝的形态,阻止其顺利萌发和生长;S3-1上清液与真菌孢悬液共培养时电导率上升,推测上清液中含有某些物质破坏了真菌的细胞壁,增加了细胞通透性;S3-1挥发物会引起真菌菌丝形态呈现发白老化,菌落大小明显受到抑制,通过对挥发物的GC-MS检测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性的酚类和不饱和脂肪酸,对真菌生长也有一定抑制效果。(4)分析S3-1各成分在樱桃番茄体内防病效果,发现先接种真菌再接种发酵液的果实在第8天发病率为70.00%,比对照组减少16.05%;病斑总面积为10.62 cm~2,比对照组减少48.62%。先接种发酵液再接种真菌的果实在培养前4天没有发病情况,在第8天发病率为36.67%,比对照组减少63.33%;病斑总面积为3.19 cm~2,比对照组减少93.85%,说明提前接种S3-1各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由拟轮枝镰孢菌引起的樱桃番茄果腐病发病以及病斑的扩散。(5)分析S3-1挥发物对樱桃番茄果腐病的治疗实验效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发病率与病斑面积扩散上都有所减缓,在第8天发病率为79.17%,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4.17%;病斑总面积为17.84cm~2,比对照组减少了58.95%。说明挥发物对果腐病的发展有一定减缓效果。(6)对防病机制进行探究,发现S3-1可以引起植物组织防御相关物质POD、PPO、MDA和类黄酮含量升高,反应植物损伤的MDA含量减少,反应植物系统抗性的NPR1基因表达量上调,通过查阅文献、S3-1全基因组挖掘、代谢产物预测和分析前人实验结果,发现S3-1能够产生可以引起NPR1基因上调的表面活性素,且S3-1在樱桃番茄伤口处有良好的定殖情况,认定S3-1的定殖及在果实表皮伤口处的活动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果实抵御真菌侵害、激发植物抗性的原因之一。(7)在樱桃番茄采后保鲜实验中,经S3-1发酵液处理的果实在49日储藏期内颜色较新鲜、外观较饱满、果皮通透性小、质量损失较小、发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小。分析反应果实品质的各指标,发现实验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蛋白质、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在整个储藏期内维持量较高,营养成分流失速率较小,说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果实较新鲜、品质较好。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人口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膳食来源,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AC)直接影响米饭适口性。直链淀粉的积累与Waxy(LOC_Os06904200,Wx)基因的表达有关。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分别对粳稻品种“嘉花1号”Wx基因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分别进行编辑,以获得具有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1)本研究中成功获得16种Wx基因编辑植株,可分为四种类型等位编辑突变体,编辑位点位于核心启
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成长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联合风险投资已逐渐成为风险投资机构首选的投资形式,而其对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已然成为当前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虽然目前已有较多这方面的研究,但大多集中于影响作用的表面,而对于风险投资机构如何选择联合方式且对被投资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并没有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而言,风险投资机构在资本规模、投资经验、网络位置特
创新是提升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助推器,带领着我国逐步迈向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国际环境也对我国的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美国擅自以国家安全为由与我国科技脱钩,使得相关产业链面临着科技缺口,特别是汽车领域的“缺芯之痛”尤为明显。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以及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都促使我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企业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一环,不仅决定着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同时也为我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国内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社会热点,仿制药的的质量问题备受各界关注。我国仿制药产量极大,但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用药安全有效,尤其对制剂工艺要求更高
生物体的细胞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DNA损伤的压力。紫外照射、电离辐射、DNA复制过程中的错配缺失等因素都会直接导致DNA产生损伤。DNA受到损伤之后基因组会变得不稳定,DNA损伤发生后,细胞会出现周期阻滞,更严重的会导致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不稳定的基因组会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所以DNA损伤修复对于防止细胞发生癌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报道过的参与到D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所有成熟造血细胞的多能干细胞,能够长期维持造血系统的稳定性。在骨髓中,成体造血干细胞的生理功能受到其自身的内在因素以及骨髓微环境(Bone marrow niche,BM niche)等外在因素的共同调节。其中,由骨髓微环境细胞分泌的一系列因子,如:GCSF、CXCL12、IL-3、SCF等,参与调控
电化学发光(ECL)主要是指在电极表面发光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能产生光信号的现象。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对电化学发传感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主要是基于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较低的背景信号、宽的线性范围、较低的检测限等优势而被不断探索和创新,尤其在临床分析,农药检测,DNA分析、免疫分析等领域被广泛地应用。聚集诱导型电化学发光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发光现象,利用有机物在聚集状态下能最大限度减少分子内部由于振动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异质性的血液恶性肿瘤,是由于造血组织中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发生恶性突变异常增殖产生的。恶性增殖的细胞在骨髓中不断积累,挤压正常造血干细胞生存空间,并影响造血功能的正常发挥。白血病细胞除了在骨髓中影响造血功能外,还会在其他造血器官中诱发癌变,并逐渐浸润人体的其他组织形成肿瘤。在全球所有癌症发病率中,白血病排在前十位,而且死亡率也非常惊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金属材料凭借其卓越的导电性、导热性、低成本以及高强度等优点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Q235碳钢是露天结构中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由于其低成本和良好的机械强度,常被用于制造各种设备和金属结构。但是对于金属而言,往往存在一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金属腐蚀。金属的腐蚀问题是萦绕在世界各国头顶上的乌云,对各个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与生命。鉴于沿海地区对人类社会
医患冲突的发生给社会各界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消解医患冲突风险成为医学界和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威胁敏感性指个体能够更加快速地注意到威胁性刺激这一心理特点,高威胁敏感性个体更容易产生冲突行为。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往往会增加个体的威胁敏感性。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能够有效降低医疗过程中的威胁敏感性。本文通过四个系列实验,均使用Go/No-go实验范式,测量个体威胁敏感性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