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它位于与中国水陆相连的中南半岛地区,濒临世界重要的能源和商贸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连结的重要枢纽区,也是中国海外经济政治利益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域外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日益聚焦于包括中南半岛在内的东南亚地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共同开展的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地缘经济合作。因此,把地缘和经济因素相结合的地缘经济理论能够为分析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但是传统地缘经济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涉及的全部内容。因此,本文在地缘经济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综合借鉴国际政治的建构主义、共生主义、功能主义和区域经济学一般性分析原理,尝试构建了一个互构-关联-辐射的地缘分析框架,来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进行分析,继而总结得出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掣制和继续推进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互构”、“关联”、“辐射”是包括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在内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济走廊在建设过程中三个渐次发生的行为,有先后的逻辑顺序,最终目标是构建命运共同体。首先,“互构”指的是地缘要素和行为体之间是相互建构的“互构”关系。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地缘要素决定了该空间内的行为体的行动,而特定地理空间内的行为体也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改善、重构地缘要素,重塑该区域的地理格局。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中南半岛七国共同克服地理局限,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重构互联互通的不利地缘要素,增进彼此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其次,“关联”指的是对关联利益的重视。在当今互联互通、相互依赖的世界里,关联利益广泛存在。行为体应从相互性的角度思考事物存在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在兼顾各方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形成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利益的形成包括整合与创造两种方式。战略对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分别是整合与创造共同利益的两种具体路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与中南半岛七国通过战略对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整合与创造共同利益,形成共同利益网络的过程。最后,“辐射”指的是把共同利益网络辐射扩大至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形成“广泛的共同利益”,最终实现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中南半岛七国积极创造条件,把共同利益网络的范围从基础设施领域“辐射”扩大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卫生等功能领域,由点及面,形成“广泛的共同利益”,最终建成中国-中南半岛命运共同体,以谋求中国与中南半岛乃至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共同、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本质是经济走廊。因此,开展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应遵循其作为经济走廊的发展演进、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从区域经济学视角来看,经济走廊是从交通走廊、物流走廊、贸易走廊逐步发展演进而成的。经济走廊是最先进、最成熟的走廊演进阶段。经济走廊建设,首先是开展“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促使商品、人员、信息等要素在经济走廊沿线区域实现自由、便利化流动。随之,经济走廊沿线会发生经济聚集现象,形成经济增长极。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点-轴”理论,增长极会相继产生极化和扩散效应,把增长极的经济效益逐渐辐射至经济走廊周边区域,带动周边偏远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其作为经济走廊的自身发展演进和发挥作用的规律,全面考虑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方面掣制,从互构、关联、辐射三个维度统筹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互构方面,应加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的传统和非传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其中内河、港口互联互通尤为重要。此外,还应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私营企业、跨境民族和华人华侨等行为主体的作用,并通过建立集协调、协商、利益分配、安全保障功能为一体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各行为主体的权益,统筹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地缘重构活动。关联方面,应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形式,与经济走廊沿线各国及域外大国创造共同利益,增进战略互信;应发挥NGO的力量,澄清西方抹黑言论,让东道国民众切实感受到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实际收益;应加强与其它国际机制的合作,解决经济走廊沿线各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水平低的问题。辐射方面,应通过与中南半岛国家共建绿色生态旅游走廊,加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内外联通,消除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带来的暂时性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促进中南半岛国家实现包容可持续的增长;应把老挝、柬埔寨作为优先伙伴,探索共建中老柬三边经济走廊。与此同时,也要警惕部分西方国家在越南和缅甸的动向;最后,要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依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做强中国国内自身经济,统筹发展与安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辐射效应,推动中国与中南半岛实现经济包容性可持续增长和共同繁荣,最终实现中国-中南半岛命运共同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