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基于互构-关联-辐射的地缘分析框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89868538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它位于与中国水陆相连的中南半岛地区,濒临世界重要的能源和商贸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连结的重要枢纽区,也是中国海外经济政治利益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域外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日益聚焦于包括中南半岛在内的东南亚地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共同开展的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地缘经济合作。因此,把地缘和经济因素相结合的地缘经济理论能够为分析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但是传统地缘经济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涉及的全部内容。因此,本文在地缘经济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综合借鉴国际政治的建构主义、共生主义、功能主义和区域经济学一般性分析原理,尝试构建了一个互构-关联-辐射的地缘分析框架,来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进行分析,继而总结得出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掣制和继续推进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互构”、“关联”、“辐射”是包括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在内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济走廊在建设过程中三个渐次发生的行为,有先后的逻辑顺序,最终目标是构建命运共同体。首先,“互构”指的是地缘要素和行为体之间是相互建构的“互构”关系。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地缘要素决定了该空间内的行为体的行动,而特定地理空间内的行为体也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改善、重构地缘要素,重塑该区域的地理格局。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中南半岛七国共同克服地理局限,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重构互联互通的不利地缘要素,增进彼此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其次,“关联”指的是对关联利益的重视。在当今互联互通、相互依赖的世界里,关联利益广泛存在。行为体应从相互性的角度思考事物存在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在兼顾各方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形成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利益的形成包括整合与创造两种方式。战略对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分别是整合与创造共同利益的两种具体路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与中南半岛七国通过战略对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整合与创造共同利益,形成共同利益网络的过程。最后,“辐射”指的是把共同利益网络辐射扩大至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形成“广泛的共同利益”,最终实现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中南半岛七国积极创造条件,把共同利益网络的范围从基础设施领域“辐射”扩大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卫生等功能领域,由点及面,形成“广泛的共同利益”,最终建成中国-中南半岛命运共同体,以谋求中国与中南半岛乃至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共同、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本质是经济走廊。因此,开展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应遵循其作为经济走廊的发展演进、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从区域经济学视角来看,经济走廊是从交通走廊、物流走廊、贸易走廊逐步发展演进而成的。经济走廊是最先进、最成熟的走廊演进阶段。经济走廊建设,首先是开展“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促使商品、人员、信息等要素在经济走廊沿线区域实现自由、便利化流动。随之,经济走廊沿线会发生经济聚集现象,形成经济增长极。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点-轴”理论,增长极会相继产生极化和扩散效应,把增长极的经济效益逐渐辐射至经济走廊周边区域,带动周边偏远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其作为经济走廊的自身发展演进和发挥作用的规律,全面考虑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方面掣制,从互构、关联、辐射三个维度统筹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互构方面,应加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的传统和非传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其中内河、港口互联互通尤为重要。此外,还应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私营企业、跨境民族和华人华侨等行为主体的作用,并通过建立集协调、协商、利益分配、安全保障功能为一体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各行为主体的权益,统筹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地缘重构活动。关联方面,应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形式,与经济走廊沿线各国及域外大国创造共同利益,增进战略互信;应发挥NGO的力量,澄清西方抹黑言论,让东道国民众切实感受到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实际收益;应加强与其它国际机制的合作,解决经济走廊沿线各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水平低的问题。辐射方面,应通过与中南半岛国家共建绿色生态旅游走廊,加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内外联通,消除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带来的暂时性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促进中南半岛国家实现包容可持续的增长;应把老挝、柬埔寨作为优先伙伴,探索共建中老柬三边经济走廊。与此同时,也要警惕部分西方国家在越南和缅甸的动向;最后,要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依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做强中国国内自身经济,统筹发展与安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辐射效应,推动中国与中南半岛实现经济包容性可持续增长和共同繁荣,最终实现中国-中南半岛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其他文献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继恶性肿瘤后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AMI发病率、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年轻人及女性发病率开始升高。AMI的传统危险因素并不能准确预测疾病发生,且目前AMI的主要诊断指标肌钙蛋白存在灵敏度高、特异度低的特点。因此AMI缺乏有效的早期预测及诊断标志物。本课题通过基础研究探索AMI发
无人艇海底管道巡检作为一种新型的巡检方式,具有作业效率高、范围广、成本低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但由于作业时间长,且面临着不可预测的周边环境变化,需解决长时间航行和作业中可靠、高精度的导航问题,必要时还需给协同作业的水下无人系统提供导航增强服务。此外,近海区域水上交通比较繁忙,合规有效地避碰他船,是安全航行和作业的关键。因此,本文开展了无人巡检艇的多源导航、协同导航和航行船只避碰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挖掘海量数据中蕴含的重要信息、发挥数据的价值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数据分类作为数据挖掘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在很多实际问题中,不论是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类不平衡现象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给数据分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近年来,虽然不平衡分类算法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其基础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相关性及高瘦素和瘦素受体高表达患者临床特征,评估瘦素在合并代谢性因素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HCC中可能的作用,评估瘦素受体高表达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HCC中的临床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5年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选择了不同的腐败治理政策,并取得了不同的治理效果。本文围绕腐败行为的生成逻辑、腐败治理的政策选择和腐败治理的政策效果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标是为优化腐败治理的政策选择与制度设计提供参考借鉴。首先,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和“委托人—代理人—顾客”模型探讨了腐败行为的生成逻辑和腐败治理的政策选择。其次,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腐败治理政策环境和政策选择,并对不同时
目的:1)以新疆哈萨克族重度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两种钾通道的变化以及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2)研究基因沉默电压门控钾通道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钙激活钾离子通道的影响以及对活化的T细胞核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3)探讨基因沉默钙激活钾通道对重度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的T淋巴细胞上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和活化的T细胞核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钾通道如何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探讨高血
目的:概括总结传统中医对肺癌的基本理论,现代中医对肺癌的探索研究,尤其是当代“癌毒”病机理论有关肺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基于“癌毒”病机理论创立的复肺解毒方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索该方的作用机制,为提高肺癌的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中医药关于肺癌的
有机工业废水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处理过程中物化、生化的多步骤反应过程,导致最终排放口难降解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组分识别成为难题,对非生物过程中产生的难降解DOM在生化过程中的转化行为缺乏足够了解,致使不同难降解DOM在高级氧化处理(AOPs)中呈现出的降解差异性机制也无从判断。本文以制革、造纸、焦化等典型工业废水为例,通过多参数表征、分级解析、荧光分
为概括音乐与绘画之间最广义的关联与互动(下简称音画关联),本研究提出“视听动力学”的概念,即audiovisual dynamics。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普遍性概念,在此“音”不光指音乐性的乐音,也包含“无声不能入乐”的声音;“画”所指的不光是视觉图像之图画,也在于东方书写性的书画。本文从理论、历史、实践三方面切入,分三编展开:上编《音画关联的智性建构》讨论音画关联的生理基础、认知基础和表现结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