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瓷区域特色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cnbb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年来在宁夏、甘肃、内蒙古和青海等地就西夏瓷器展开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和广泛征集为其区域特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它的整体发展并非偶然,从外部看,西夏瓷出现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文化技艺的交融与传播,而对外贸易也进一步促进了它的制作与销售;从内部看,西夏瓷的发展也离不开境内充足的制瓷原料、良好的匠人储备、日益改善的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西夏瓷的区域特色可以从小区域和大区域两个方面来考察,小区域是指西夏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特色比较,大区域是指与同时期辽、宋、金政权的特色比对。西夏瓷器在器型上,既有代表着党项民族游牧生活的扁壶、高足碗、高足盏等典型器具,又有仿照着中原传统的执壶、瓶类和大型瓮罐等常见器皿,反映出不同的区域分布特色和器型分类特征。宁夏地区的西夏瓷数量最多,种类最为丰富,特别是灵武磁窑堡和回民巷窑址出土了不少在造型和装饰上堪称经典的佳作。甘肃地区则以武威塔儿湾窑址为主,在器型和做工上略显简单质朴,但也发现了如三圈足的扁壶、大型酿酒器等其他地区少见的样式。内蒙古地区除部分窖藏外,更多是征集而来的典型器物,更显俏丽新奇。青海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少,但也保留有相对完整的器具,恰好说明了西夏瓷较大的影响力。西夏瓷器在装饰手法和釉色工艺上也各具特点。宁夏地区主要以趋于成熟的剔刻花为代表,保留较为典型的纹饰且流行开光的布局方式,同时本地还生产了小批姜黄釉印花产品。在釉色上则除了常见的黑釉、青釉和白釉外,还有不少变化多样的双色复合釉。甘肃地区以剔刻花和白地黑花为主,尤其是后者的画花装饰是极为难得的存在。此外,本地还产生了大量绿釉、豆绿釉和黄釉等青黑釉衍生瓷间接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色彩需求。内蒙古地区的部分剔刻花瓷器与宁夏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海棠花纹饰较多,釉色则几乎都集中在白釉、黑褐釉之上。另外,在与辽、宋、金时期瓷器的大区域对比中也可以发现,西夏瓷在器型和工艺上都学习和借鉴了磁州窑、耀州窑和山西诸窑等北方窑场的制瓷技艺,但在具体上又突出体现了党项民族独特的游牧文化和审美倾向,在充分考虑到实际制瓷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形成了豪放洒脱、平易质朴的艺术风格。当前,在文旅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宁夏和甘肃地区的现代西夏瓷开发中既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技艺,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了各地风土人情,联合旅游市场推出了饱含区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从以上分析来看,西夏瓷不仅在各地的器型和工艺上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而且在整体上又突显了党项民族的文化烙印和审美旨趣。它的背后反映了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频繁交织与往来的事实,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实物见证。
其他文献
现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倾向于简便性与娱乐性的事物,实现即时满足的需求。短视频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快餐化、碎片化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关注与被关注的人际需求。短视频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们认知方式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较于电视,报纸和电话等大众媒介,短视频凭借产品简单易用、内容丰富、短小精悍以及极致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特点自上线以来便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
学位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怎样让物理实验更接地气?怎样让物理实验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的使命除了要引导学生精心设计可操作的物理实验方案外,还应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甚至启发学生方便有效地利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做成有益于学生观察声、光、热、力、电学等实验现象的物理实验器材,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才是物理教学的初心,也是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薄水铝石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载体等方面,其大的比表面积会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薄水铝石也是氧化铝的前驱体之一。因此,大比表面积的薄水铝石对于自身应用和后续转变为其他相氧化铝相都有非常大的意义。本文先通过水热法合成片状薄水铝石,研究水热反应参数对其比表面积影响规律,探寻制备大比表面积片状薄水铝石的最佳水热参数,并利用合成出的薄水铝石通过低温煅烧生成α-Al2O3。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
学位
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是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电磁屏蔽(EMI)是减少或消除电磁波最有效的方法,对解决电磁多重衍射、电磁波干扰和电磁信息泄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屏蔽体具有“轻,薄,宽,强”的强烈需求。二维过渡金属Ti3C2Tx因其自身优异的性能,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电磁屏蔽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和发展。本文主要以Ti3C2Tx型MXene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薄膜材料的制备、结构调控及
学位
喝茶是重庆人与生俱来的饮食习惯,茶馆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老茶馆早已拆迁改建成高档的茶楼,让人望而却步。物质生活充盈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丰富。为此,本文以重庆九龙坡区“交通茶馆”影像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参与观察、访谈的方法,探本溯源、由表及里梳理和分析了交通茶馆的历史与现状,在田野经验对照观影经验的基础上,对影像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并思考影像文本的学术意
学位
西夏文《三才杂字》是一本由西夏人编写的蒙学字书,自罗福成先生刊布至今,大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但由于出土残损等原因,这部蒙学字书至今未能完成文本的整理工作,大部分词语的译文诸家有很大差别,不少只是暂时的逐字翻译。本文在前人整理研究基础上,继续立足于文本整理和部分词语的考证,补充了已有文本整理过程未曾注意到的问题,对部分词语的译释提出了新的探讨。全文共三章,前两章涉及
学位
在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对峙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争取与宋政权的对等地位,都不约而同地以唐文化作为学习目标,采取“学唐比宋”的策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文化上模仿学习唐朝以比美宋朝;二是借用唐朝与本民族关系进行自我标榜以提高与宋交往中的地位;三是宣称承袭唐朝以构建本朝正统性;四是吸取唐朝治国理政经验以更好的巩固统治。“学唐”体现了对中华的认同,“比宋”则加深了各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辽夏金三朝实
学位
草创于清初顺治时期的四册《重刊凉镇志》是凉州地区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目前仅有孤本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该志书体例结构源于已佚的《陕西行都司志》一书,编纂过程中更是参考摘录了大量明《天启凉镇志》中的内容。现存国图孤本《重刊凉镇志》版心处虽有“丁酉重刊凉镇志”字样,但结合志书“序言”“人物志”“岁计志”等的记载,可以推测出该书初刻时间应晚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而此孤本则是清康熙十八年(16
学位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1这一定义是对我国历史经验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是通用语言文字形成的重要条件。其中,汉语言文字自秦汉以来逐步成为历代中央政权的主要交流语言和文字,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选择2。国家
期刊
拜寺沟西夏方塔出土的汉文诗集是迄今发现的诗文最丰富、最完整的西夏汉文诗集,不仅是研究西夏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西夏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诗集中有典故应用丰富,本文以典故作为研究角度,以拜寺沟西夏汉文诗集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挖掘本源。诗歌所用典故是研究西夏接受中原传统的直接素材,是考察西夏诗人的创作水平、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的重要切点,也是分析西夏思想感情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管口。综考考拜寺沟西夏汉文诗集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