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批判哲学的“自然”概念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898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康德批判哲学的“自然”概念进行了分析。康德批判哲学的“自然”概念,康德的“自然”概念由于其批判哲学的创造性思想,而具有了哲学史上开创性的意义,也因此,他的“自然”异常的复杂而晦涩。⑴“自然”最基本的意义是认识中的现象和现象的总和,是主体的先验认知能力的合法而有效的运用领域,在此意义上的“自然”指示了主体认知的合法经验界域。⑵主体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自然首先只是作为现象被我们认识的,这同时暗示了自然的超感性的存在。而自然的作为“超感性的基底”的“物自身”的意义在其实践哲学中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⑶“自然”的意义在康德那里虽然被分裂为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但是,它的作为与主体的反思判断密切相关的情感世界的意义,却起到了沟通现象与本体、自然与自由、认识与实践的作用。同时,“自然”之所以能够沟通现象与本体分裂的世界,究其根源在于情感或者反思判断的“自然”对象是认识和实践的奠基和入门。由此,“自然”的三重意义(现象、本体、原始统一体)得到了全面的显示,这三重意义也是与康德批判哲学的“自由”概念的三重意义相互呼应的。
其他文献
本文的立论基础源于对黑格尔,叔本华以及尼采的悲剧理论的吸收和创新,作为生命悲剧,自然无法离开叔本华哲学中对生命悲观性的认识,悲观性或者说悲观性意识是悲剧精神的出发点
人物品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化现象,又称为人伦鉴赏,最典型的、最熟悉的称谓是人物品藻。通俗的说,人物品鉴就是对人物进行评论,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着眼点,对人进行
倪士毅是元代新安理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朱熹的五传弟子,倪士毅面对元代异乎于前朝的学术背景,本着守卫朱学正统的本旨,用理学的观点,重新博采各家之长,将《四书发明》
本文对康德的主体性思想进行了分析。主体性思想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基本的问题,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尤其体现在阿那克萨戈拉、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之中。中世纪时
本文对老庄和谐观进行了研究。在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先秦是一个社会大冲突、政局动荡不堪的时代。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随着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相互冲击,先秦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以思辨精深奇诡闻名于世。庄子论事,以寓言来阐发道理,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这种态度蕴含着一种强烈的反
平等在任何时代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然而,作为社会平等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平等在我国却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平等是和教育资源的分配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中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