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颗粒固定床压力降的CFD-DEM模拟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矿焦异质颗粒填充的高炉是典型的气固逆流反应器,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多相物理化学以及传输现象,尤其随着高炉的规模化与大型化,高炉内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恶劣而又难以监测,使得理解炉内的传输现象和准确调控变得更具有挑战性。高炉的透气性、合理压差是高炉顺行,低焦比,高喷煤的关键指标和参数之一,维持高炉料柱合理的透气性是保证合理的煤气流分布、高效的气固热交换和还原反应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此背景,考虑到高炉炉料为物性不同的矿焦分层装入且炉料的下降速度远小于煤气流上升速度的特点,故将高炉块状带简化为由异质颗粒构成的固定床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能力逐年提高,采用数值模拟仿真的手段研究工程问题,不仅经济环保,而且效率较高,研究者们也越来越重视高炉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利用其研究炉内物理化学和传输现象规律的工作。因此本文将简化成的异质颗粒填充床模型,应用离散元方法(DEM)模拟矿、焦固相颗粒填充,使用连续介质流体力学方法(CFD)模拟高炉内的煤气流,建立了面向解析高炉块状区透气性的异质颗粒固定床的CFD-DEM数学模型,采用C++语言通过自编程的方式建立了模型的软件包,重点研究了相同料柱高度下,不同装料层数、厚度的料床,不同混装情况的料层以及不同焦比的料床结构对流过料床流体压力降的影响。得到的结论如下:(1)对建立CFD-DEM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改变流体的初始表观平均速度的情况下,模拟所得的流体压力降数据与应用经典多孔介质Ergun方程计算所得的压力降数据吻合良好,变化趋势一致,即流体流速增大时,通过床层后的压力降也相应变大;改变颗粒的粒径大小的情况下模拟所得的流体压力降数据与Ergun方程计算所得的理论压力降数据吻合良好,变化趋势一致,即构成床层的颗粒半径增大时,流体流过床层的压力降在减小。(2)颗粒的杨氏模量表征了其刚度,在DEM模型中杨氏模量的大小决定了颗粒重叠量的多少。为了保持模拟结果符合生产实际,在本文所列的底面直径为1m,高度为3 m的计算条件下,焦炭的杨氏模量应大于5 ×106 Pa,烧结矿的杨氏模量应大于1 × 107 Pa。(3)不将异质颗粒混装,只将它们分层填充,当填充层数相同时,流体通过倒装的床层的压力降大于其通过正装床层的压力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密度越大的颗粒在下落到混合界面处时,对界面的作用力越大,从而使得界面的厚度越大,增加了床层对流体的阻力。倒装情况下流体随层数改变的压力降的回归方程为y=-0.0846x2+0.9622x+5.9419;正装情况下流体随层数改变的压力降的回归方程为y=0.0752x2-0.3539x+7.5358。式中y和x分别为△p和料床层数。(4)当将一部分焦炭颗粒混入烧结矿层时,焦炭的混入会使得料床的结构趋于均匀。在考察料床层数和焦炭的混入比例时,尽管随着料层数目的增多流体压力降有波动增加的趋势,随着焦炭混入比例的增加流体的压力降有波动降低的趋势,但两种情况下流体的压力降变化幅度都较小,趋势较平缓。固定烧结矿层混入的焦炭量,流体压力降随料床层数的变化回归方程为y=0.0701x2-0.5489x+8.7771,式中y和x分别为△p和料床层数;固定层数为4层时,流体压力降随烧结矿层混入焦炭量的变化回归方程为y=-7.7464x2+6.9874x+6.44,式中y和x分别为△p和焦炭混入量。(5)增加料床中的大颗粒有助于流体的通过,即料床焦比的增加有利于流体压力降的减少,但相比于在烧结矿层混入焦炭,焦炭层的厚度和料层界面对流体压降的影响更显著。保持焦炭层厚度不变时,流体的压力降随焦比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0.0009x2+0.4541x-46.846,式中y和x分别为△p和焦比;保持烧结矿层厚度不变时,流体的压力降随焦比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0.0013x2+0.6573x-73.613,式中y和x分别为△p和焦比。定性地来说,在研究由异质离散颗粒构成的固定床的料层结构与流过其中流体压力降的关系时,异质颗粒的数量比、料层中异质颗粒的混合比、料层的厚度以及装料的顺序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其他文献
铝电解质是电解铝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氧化铝的溶解到铝液在阴极的析出,整个电解的过程都是以铝电解质为介质进行的,铝电解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电解过程。因此,为了电解的顺利进行,保证铝电解质的相关参数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是很重要的,分子比是铝电解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另外,我国的部分铝土矿中存在锂、钾等杂质,使用其作为原料制备的氧化铝进行铝电解生产会在电解质中出现锂、钾富集的情况,这给铝电解质分子比的测
目前我国钒铁的冶炼手段主要是通过对钒渣的氧化焙烧,使渣中V3+转变为V5+,再通过湿法浸出及二次焙烧工艺,制取五氧化二钒产品,最后将其与铁屑、还原剂混合,经加热精炼后得到钒铁合金。但钒铁冶炼的传统工艺能耗较高且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与绿色冶金发展理念不符,因此开发一种流程短,绿色高效的钒铁合金冶炼新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作为光伏材料和电解铝生产大国,大量的光伏切削废料和铝灰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本文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钢铁企业排放量最大的冶金渣之一,但其资源化利用率低,不妥善处理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关于钢渣还原提取铁资源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碳热法,与此工艺相比,本研究采用铝灰还原熔融钢渣新工艺,在充分利用钢渣余热的同时完成钢渣中有价组元的提取回收和尾渣安定化处理,具有金属收得率高和冶炼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然而,在冶炼条件下铝灰中主要组元的溶解动力
近年来,一种以含锂氧化物为对称电极,以传统SOFC电池材料为电解质,采用共压法制备的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在低温下(400~600℃)就取得了非常高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这种新型结构电池为降低SOFC运行温度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目前对于这种新型SOFC取得的非常高的低温电化学性能报导的较多,但其取得较高性能的原因和其电解质离子传导机理尚不清楚。我们近期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含锂氧化物作为
硅铁铝合金具有密度大(4.2~4.6g/cm3,是Al密度的1.6倍左右)、熔点低(1060℃)、脱氧效果好的显著优势,因此主要用作炼钢用脱氧剂和热还原法炼镁用还原剂。随着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硅铁铝合金的需求逐渐增加。目前工业制备硅铁铝合金的方法主要有熔融金属兑掺法、熔盐电解法和电热法等,其中熔融金属兑掺法和熔盐电解法制备所得产品纯度高,但工艺流程长、能耗大、成本高。电热法具有工艺流程短、能耗低
为了研究气幕挡墙中间包技术运用于洁净钢生产的优势和特点,综合分析了气幕挡墙中间包内钢水的流动特性和夹杂物颗粒在中间包钢水中的运动和去除行为。首先建立了合理的数学模型,基于Euler-Euler方法的k-ε双方程模型对气幕挡墙气中间包内的流场进行数学模拟,主要控制变量有吹气位置、吹气流量、气泡直径和拉坯速度。根据模拟得出了中间包内的速度场、钢水流动轨迹、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的分布状态,以及中间包RT
由于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径和形貌,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催化、吸附、分离、能源转化和环境净化等热门领域。目前,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制备工艺复杂、微球之间严重粘连、球形度差和重复率低等。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采用一锅法,在简单的硅前驱体/表面活性剂/酸(aq.)合成体系中,加入聚乙烯醇(PVA)作为单一添加剂,成功制备出了 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和“球上球”
β型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杨氏模量显著低于α和α+β型钛合金,可有效降低合金植入人体因杨氏模量偏高而引起的应力屏蔽效应,在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论文选取了 一种典型的无毒性的β钛合金Ti-26at.%Nb(下文简称Ti-26Nb)为研究对象,采用轧制法制备出厚度为0.55mm~0.06mm的合金薄带。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铁路建设用钢的力学性能、耐大气腐蚀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耐候H型钢断面设计合理、强度高、自重轻且耐大气腐蚀性能优异,在节约成本、提升性能的基础上,既缩短了施工周期又延长了使用寿命,近年来逐渐成为铁路建设用钢的重点研究对象。针对铁路建设用钢服役环境特点,本文在合理设计成分的基础上优化热轧工艺研制出了符合标准要求的Q450NQR1耐候H型钢。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
航天航空领域目前对零部件的服役要求越发严格,除了安全性、使用寿命外,结构一体化以及轻量化也成为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焊接、铆接、锻造等不能直接生产出满足条件的结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弥补了传统工艺的缺点,可实现复杂结构件的一体化生产,在航空航天领域推广迅速。钛合金作为强度高的轻质合金,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相结合,为航空航天领域零部件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研究激光增材制造钛合金结构件有着重要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