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作为和人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在表达创作者喜怒哀乐的同时也赋予了音乐本身能调节个体的心理、生理状态的功效。音乐治疗几乎伴随着人类生息繁衍发展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到现在有资料记载证实了音乐对人有着多方面的治疗作用。目前在我国,音乐治疗已经被大量广泛地应用开来,但病理性研究趋向几乎掩盖了音乐治疗在健康人群中的作用。音乐治疗发展至今,业已技术成熟、范围宽泛,其作用机制和功能都得到了较有力的证实,在梳理有关音乐治疗的相关概念后,音乐是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情绪适应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情绪适应不良是大学生常见的适应性问题之一,在有关个体适应性研究的文献中,情绪适应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情绪困扰问题的频发主观上与青少年身心正处在趋于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暴风骤雨”期直接相关,客观上与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紧张、学业和就业压力过大等联系紧密。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强迫、神经质等情绪障碍问题。音乐作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干预效果,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并能通过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固本研究以音乐审美欣赏为自变量,对大学生情绪适应问题进行干预研究,为大学生适应问题的对策的长效机制的探究做出探索。本研究在借鉴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音乐审美欣赏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包括音乐审美欣赏的定义、音乐欣赏的意义及内容并详细阐述了选择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进行情绪适应问题干预的优势。其次,在方法上,从满足大学生音乐审美心理需求出发,兼顾到音乐的物理特性(速度)和音乐表达的情绪,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喜好程度以及适应症状拟合程度三个维度上构建了干预大学生情绪适应问题音乐欣赏曲库。在音乐审美欣赏干预活动方案设计中,针对大学生情绪适应问题制定了环环相扣的主题,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和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为框架,结合接受式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咨询的一些技术,完成了音乐欣赏欣赏干预活动方案的详细设计。实验部分中,通过两个月共计八次的音乐审美欣赏活动,对被筛选的30名大学生进行情绪适应音乐审美欣赏干预,利用《自尊量表》(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测量工具进行前测后测,在此基础上对被试在性别、有无音乐学习背景、专业、生源地等变量上进行了差异分析;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了追踪测验,考察音乐审美欣赏干预活动的长时效应。综合以上研究过程,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整体上看,音乐欣赏活动能显著改善大学生被试的情绪适应问题,促进了大学生被试情绪适应水平的提高。2.音乐审美欣赏活动能显著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3.音乐审美欣赏活动能显著降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4.音乐审美欣赏活动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5.音乐审美欣赏活动对大学生情绪适应问题的影响在性别、有无音乐学习背景、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在专业上差异显著。6.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情绪适应问题的干预具有长时效应。总之,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对大学生情绪适应问题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情绪适应性问题并促进其总体情绪适应水平的提高。音乐欣赏是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