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LIFR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 第二部分 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预后价值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elinlinbojiebj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LIFR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背景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一种具有极强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全身各个系统中。LIF表达于许多恶性肿瘤中,检索TCGA数据库,尤其在胰腺癌、胆管癌中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现已有多项研究均表明LIF可促进胰腺癌的发展,并且有作为治疗靶点及生物学标记物的潜力。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在肝原发恶性肿瘤中占比约10%,位列第二。ICC起病隐匿,恶性度高,目前手术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现有少量研究发现LIF与ICC的生长、侵袭、耐药有关,但其在ICC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LIFR基因在胆管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索LIF/LIFR作为胆管细胞癌新型生物学标记物及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1.采用携带shRNA和LIFR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构建LIFR敲降和过表达稳定细胞系。2.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LIFR基因表达调整前后的LIFR表达情况。3.CCK-8法检测其对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4.Western blot检测与相关分子信号通路和干性相关蛋白的表达。5.利用回顾性收集的ICC手术石蜡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分析LIF/LIFR表达与预后的关系。6.利用公共数据库探索胆管癌细胞中LIF/LIFR的表达与突变及预后的关系。7.利用公共数据库探索LIF/LIFR基因甲基化与表达的关系。结果1.通过慢病毒载体转染shRNA/LIFR基因后,LIFR-mRNA和LIF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上升。2.LIFR敲降/过表达后,对细胞增殖速率无明显影响。3.LIFR敲降后,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无显著影响;LIFR过表达可使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增强。4.LIFR过表达后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5.LIFR敲降/过表达对干性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6.组织芯片和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均表明LIF/LIFR不同表达水平的ICC患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异。7.LIF/LIFR在癌与癌旁的表达水平上有差异。8.LIF/LIFR表达水平与基因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1.慢病毒载体可有效构建LIFR敲降/过表达稳定细胞系。2.LIF/LIFR可能通过STAT3信号通路对ICC进行调控。3.LIFR表达水平与ICC增殖速度、克隆形成无关。4.LIF/LIFR表达水平差异对ICC预后无显著影响。5.DNA甲基化可能与LIF/LIFR表达变化有关。第二部分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预后价值背景淋巴结清扫术(lymph node dissection,LND)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中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 ICC 需常规进行 LND,但 LND 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LND对ICC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232例ICC根治性手术患者。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平衡组间差异。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比较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结果232例患者中,177例(76.3%)接受了 LND,71例(40.1%)存在淋巴结转移。66例患者(37.3%)切除了 6个及以上的淋巴结。LND不能改善ICC患者的预后。淋巴结转移(LNM)>3的患者可能比LNM 1-3的患者预后更差,特别是在LND≥6的人群中。对于nLND组,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有更好的OS和DFS。结论LND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在肿瘤恶性度更高的患者中LND比例更高。LNM数量>3的患者的预后可能比LNM 1-3个的患者的预后差。辅助治疗可能使nLND患者有获益。
其他文献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最具侵袭性的鳞状细胞癌之一,排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第六位。我国是ESCC的高发区,每年大约有30万新发病例,死亡率排全国癌症的第四位。由于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和精准医疗方法,ESCC患者的预后较差。甲基苄基亚硝胺(NMBzA)可特异性地诱导食管上皮发生癌变,利用NMBzA构建的大鼠食管癌模型是ESC
第一部分题目:疗前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在非转移性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基于双中心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非转移性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了 839例来自两个独立医疗机构的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数据。其中,将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的459例患者定义为训练队列,将中山大学肿瘤防
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的主要病因来源心房结构的改变,其中主要包括结构异常以及心房电生理异常。心房肌特异性表达基因群在维持心房行使其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心房肌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改变可以加重房颤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高通量mRNA测序系统性筛选出心房肌特异性表达基因群,并在心
研究目的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行动号召,并着手研究制定《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消除宫颈癌是否具有可行性,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沿着最优的路径实现消除目标是WHO和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议题。本论文将以中国为例,研究预算优化策略和消除宫颈癌的可能性,建立消除宫颈癌的最优路径并分析其公共卫生效果和卫生经济学成本效益。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流行病学模型模拟的研究设计,建立
研究目的 评估降钙素原(pocalcitonin,PCT)血清浓度预测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um,GNB)脓毒症的准确性,并探讨PCT鉴别不同细菌和不同部位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患者资料,以进行血培养当天的最差参数计算序贯器
目的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6大驱动因素。在欧洲和亚洲,食管鳞状细胞癌在所有食管癌患者中占比90%,成为该洲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有限,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是一线治疗常选择的化疗方案。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的食管鳞癌患者,伊立替康被美国NCCN指南列为后续治疗中优先推荐的细胞毒类化疗药。本研究是一项一期临床研究,主要探索一种新型化疗药物,脂质体包裹的伊立替康(L
食管癌作为高发的恶性消化道肿瘤,约90%为食管鳞癌,且五年总生存不足25%。由于部分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就处于局部晚期,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新辅助放化疗,手术+辅助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或放疗。但肿瘤细胞放疗抵抗的发生往往会削弱放疗疗效,而放疗剂量的增大也会导致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目前,放疗抵抗仍然是临床治疗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迫切需要寻找预测放疗疗效的特异性标志物及靶向递送系统,从而改善放疗疗效,实现个体化
尽管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仅排名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七位,但却在全世界癌症相关死因中排第三位,这与HCC患者中位生存期仅有8-26个月有关。早期HCC缺少特异性的症状和高效的筛查方法,并且进展迅速,造成HCC确诊时多为进展期,这是HCC患者中位生存期较短的重要原因。索拉非尼在2008-2017年是进展期HCC唯一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索拉非尼只对约1
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等,以上肿瘤的共同特点是原发于消化道部位,因此这些肿瘤的发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消化道肿瘤的另一共同特点是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呈隐匿性发病,往往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死亡率相对其他恶性肿瘤较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
组蛋白H3是核小体的核心成分,人的主要H3包括依赖DNA复制装配的H3.1和H3.2,以及非DNA复制依赖型组蛋白H3.3,CENPA蛋白以及生殖系统特异的变体H3.4和H3.5。组蛋白H3的内稳态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尤其是参与着丝点核小体组装的CENPA蛋白。由于与DNA的相互作用不具有碱基序列特异性,且除生殖系统之外,蛋白水平无明显组织差异性,组蛋白H3变体与细胞身份特性以及生物性状的关联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