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研究 ——来自“陆港通”的实验证据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ge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沪深港通全称为沪(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试点设计,其主要职责是将上(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建立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本地中介机构购买异地市场中的股票。换言之,沪深港通是两地资金互通的重要桥梁。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沪深港通的涵盖范围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早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时,即承诺将在15年后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使外国投资者占比达到20%。然而在2014年这一期限迫近之时,外国投资者仅占比不到3%。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应运而生,首批参与股票共568只。在实施后的两年中,沪港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地资金流通频繁。为进一步开放我国资本市场,深港通于2016年12月5日又正式实施。截至目前,共有接近1300只股票参与沪深港通,资金累计成交额逼近十万亿元人民币,为大陆市场带来资金净流入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在宏观层面能够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微观层面,通过吸引来自更为成熟市场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然而,由于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时间尚短,学术界关于该机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存在较大分歧。有观点认为沪深港通仅仅是局部开放事件,并未全面覆盖到上市公司,并且对外资持股比例仍然保持着上限要求,因此与早先的QFII并无根本区别。这些限制使得境外投资者很难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但也有观点认为,沪深港通是全面资本市场开放的试点,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均根据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了相应调整及应变,因此沪深港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意义重大。本文探究了以沪深港通为代表的互联互通机制如何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来影响企业行为,并以企业投资活动这一更加具体的视角来展开讨论。首先结合了古典经济学当中的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分析了一国资本市场封闭或开放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非效率投资理论深入剖析了封闭或半封闭资本市场当中所出现的异象。这些异象是封闭资本市场依靠内部循环所无法解决的,因此得到资本市场必须开放的结论。再次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起因、历程及现状选取了若干个切入点,与现有西方成熟理论相结合,力求做到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最后,系统地对国内外关于资本市场开放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开放与市场效率、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行为等几方面内容。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和不同企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开放对于国家和市场的正面效应主要集中在一些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内部市场完善的国家;而负面效应主要发生在政局动荡、经济低迷、国内产业不完善、消费品市场落后的国家。开放对于企业的正面效应多发生于经营业绩较好,但由于上市导致股权结构复杂的企业;负面效应主要存在于经营业绩较差、股权结构单一,存在金字塔层级的企业。由此可见,关于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并未有一致的答案,而是需要结合所研究对象特点,进行细分研究的复杂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在党的强有力领导下,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严格地按照不同阶段所实施的五年规划有序发展。因此,资本市场开放对于经济和市场都将起到一定的促进效应。但对于企业而言,长期以来存在的投资方面的问题。过度金融化、忽视创新和关联并购等问题如同一个大染缸,不仅使得过去实行的局部资本市场开放事件如B股、A+H交叉上市和QFII等难以对资本市场发挥积极影响,还使得境外资本在我国被同化,由投资者沦为投机者。因此,本文所关心的问题是,更为全面的资本市场开放事件,能否抑制企业的这些非效率投资现象,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还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投资打下理论和文献基础。在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得到相应的结论:第一,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强调“虚拟经济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指出了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支柱,然而大量企业却抛弃本业,投入金融和房地产等投机领域。2014年沪港通实施之后,对于企业的微观投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微观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与资本市场开放具有一定的意义:沪深港通机制引入了大量境外机构投资者,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投机行为,缓解管理层短视,避免为迎合短期股价上扬而进行的金融投资,优化了公司治理水平。因此应当肯定资本市场开放的外部治理效应,完善市场开放机制,并且强调虚拟经济应当更好地服务于实体,鼓励企业“脱虚向实”,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主要发现也验证了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环境下,金融投资对于实体投资更多呈现出“挤出效应”而非“蓄水池效应”。第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实施效果以及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高度依赖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流动性水平、波动程度以及信息环境等特征会显著地影响企业获取创新资金的能力和开展创新活动的意愿。本文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增加我国上市公司的国际视野,为公司对接国外资源,并为公司提供创新活动所需的资金,从而提升公司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之后,研发投入以及专利产出量的提升在那些原本机构持股比例较低、信息透明度较低以及管理层视野低,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说明资本市场开放是通过增强境外投资者的治理效应、改善企业信息披露状况、缓解创新决策中的代理问题等途径来促进企业创新的。第三,由于企业高管是并购行为的主要决定者,其行为将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现有研究提供了大量高管的个人特质、动机和行为决策对于并购的影响,发现企业代理问题越严重,企业并购绩效越不理想。因此解决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是提升并购绩效的关键所在。本文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代理问题,促进公司并购后的市场和财务绩效提升,这种提升效应在原本管理层权力较大、存在关联并购和股票定价效率低的公司样本中更为显著。本文在对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的分析基础之上,将沪深港通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效应视作对于标的上市公司的一种内外部治理机制。从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这一微观视角深入剖析沪深港通机制对于公司投资的影响,为资本市场开放的相关研究做出了微观层面的补充。本文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企业投资这一具体的行为入手,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于实体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从理论上拓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研究框架。尤其是现有文献尚且未探究沪深港通与企业金融化,企业并购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资本市场开放这一外生事件,检验了外资股东与企业决策之间的因果关系,弥补了已有文献的缺陷。同时,检验了治理结构异质性及信息环境对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投资效率的调节和中介效应,从多角度深入挖掘资本市场开放的影响向实体经济传导的作用机理。最后,现有大部分文献多只讨论沪港通这一单一事件,并未将深港通放入样本同时研究,考虑到单一事件的研究结论可能具有混杂效应,且沪港通的标的公司为高市值的上证指数优质股,加入深港通的标的股进行多期DID模型研究将使得结论更加稳健可信。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信息科技与5G技术飞速发展,社会逐渐进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电子设备的使用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传统型发电方式已不能满足其供电需求,亟需开发新型分布式能源,实现对数量巨大且零散分布的电子设备持续、可靠供电。基于此,自驱动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不需要任何外界能源供应,仅依靠设备自身产生或收集的能量实现系统独立、无线、可持续的运行。依靠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效应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
生物质果糖及木糖衍生物糠醛选择性加氢/脱氧制备呋喃类化学品是实现其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的技术关键是开发与之匹配的高效催化剂。目前,储量丰富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因具有相对较强的加氢能力被用于断裂糠醛C=O键。然而,在增强电子性质、选择性断键、提高稳定性等方面,非贵金属催化剂仍面临巨大挑战。另外,反应过程中使用的助溶剂仅起物理作用,辅助催化剂断裂果糖C-O键的能力甚微,导致目标产物收率有限。针对上述问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俗称“棉花的癌症”,会造成棉花产量减少和纤维品质下降。但是,目前对黄萎病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已挖掘到的可应用于育种的抗黄萎病基因较少。本研究以314份陆地棉资源材料为实验材料,以强致病力的大丽轮枝菌Vd592为供试菌株。根据6个田间环境、4个温室环境的表型鉴定结果及最佳无偏估计值(BLUP)组成11个抗病性表型数据,依据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抗黄萎
S-腺苷蛋氨酸(SAM)和谷胱甘肽(GSH)是两种重要的含硫氨基酸衍生物,参与调解人体众多的生理功能,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工业酿酒酵母和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分别合成SAM和GSH,并对两种菌中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系统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通过优化CRISPR/Cas9系
棉花(Gossypium spp.)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是纺织工业重要的原材料。随着纺织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棉纤维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具有优异的纤维品质,其中以纤维长度和纤维强度最为突出。然而海岛棉的生长环境受到地域限制,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选育新品种,周期长,效率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利用多组学联合分
本学位论文首先引入并研究了一致S-挠理论所诱导的一致S-Noether环,S-内射模类,S-投射模类及其同调理论.然后,本论文研究了S-凝聚环,并得到了S-版本的Chase定理.最后,本论文利用非诣零凝聚环的模理论刻画给出了φ-IF环的若干等价刻画.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如下五章内容.第一章回顾了一致S-挠理论的基础知识,引入了S-内射模类与S-投射模类.利用Ext函子,S-分裂S-正合列等相关理论
充分利用传热强化技术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是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作为重要的热质交换设备,在换热器中应用有效的强化传热技术对提升能源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在换热器的使用中,对流换热是其基本的物理现象之一,围绕对流换热的研究对推动强化换热技术,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圆管内对流换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并通过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在纵向涡流强化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开展“大思政”的重要素材。文能载道,媒能传道,人能弘道,文化载体与传媒载体是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的重要隐性载体,具有寓教于境、寓教于情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媒体传播的以文化人实践,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为重要基石,贯彻和落实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地位论、职责论、对象论、场域论、方法论,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蕴含的传道济民思想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日益凸显,金融市场刚性兑付受到普遍关注,学者们认为打破刚性兑付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改善资本错配的必要举措。政府和监管机构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打破刚性兑付的相关措施,其中债券市场上最具标志性事件为2014年“11超日债”违约,该事件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已成为历史。这次事件发生后,债券市场违约呈常态化。打破刚性兑付的出发点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发挥市场
药物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单一疗法相比,多靶点多模式联合治疗具有协同增效、降低剂量毒性、减少肿瘤耐药等优势。但是,传统的小分子药物联合疗法由于组合药物的剂量比例、作用时序、体内分布不可控等问题,难以实现理想的协同效果。纳米前药具有装载多种药物、改善药物与载体的相容性、调控定点定时定量释药、多功能修饰等优势。将纳米前药策略应用于联合治疗有望克服传统联合疗法的局限性,提高抗肿瘤协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