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求失衡及投资风险应对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18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一系列措施,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宝贵资源,他们正在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然而,在现行的体制机制下,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不少障碍,其中资金匮乏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的积蓄、亲友资助、银行和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政府专项以及民间借贷。上述创业资金来源中,外出务工的积蓄远远不能满足创业的资金需求,亲友资助和民间借贷融资成本较高,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的覆盖范围有限且申请条件较为苛刻。而银行贷款因其低利率、风险小、网点覆盖面广等优势便成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最理想的资金供给渠道。但是,银行一方面不愿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另一方面即使提供贷款,在贷款的数额和贷款期限方面也无法满足他们返乡创业的需求,由此产生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给和需求的严重不均衡,供小于求的贷方市场使得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始终面临着“资金难题”。因此,深入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给与需求,深刻剖析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求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探索缓解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破解路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村融资相关文献综述基础上,在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理论、创业理论、资金支持理论指导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行为与资金支持现状进行了总体样本分析和县城与乡村分样本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照顾家庭、实现自身价值、为家乡做贡献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动机;且在返乡创业农民工中以中青年已婚男性居多,他们普遍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学历;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主要以个体经营和合伙制的小微型企业为主;涉及的行业有农业、制造业、批发与零售和建筑装修业。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弱,创业能力偏低,创业培训落实不到位,返乡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支持现状表现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且不均,正规金融支持有限又不多,非正规金融支持广泛但成本高。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供给渠道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给不足的原因:资金供给渠道狭窄、金融管理体制不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融资担保保险体系缺乏多元化、融资客体具有弱质性等问题。同时,本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需求特征进行了总体样本分析和县城与乡村分样本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意愿强、融资成本高,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于银行贷款,而实际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父母亲友资助。在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需求模型,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外出务工从事的行业等打工经历,创业规模、创业形式、现金流量等创业情况,行业状况等行业环境,政策支持等政策环境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需求有显著影响,但是,县城与乡村创业存在异质性差异。结合近年来我国及鄂皖大别山地区金融机构农村各项存贷余额统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的供求关系进行判断,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不仅存在明显的资金供求数量失衡,而且存在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信贷额度和信贷期限等结构失衡。为探究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求失衡的原因,本文从确定性条件下和风险条件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详细解析,证明了农民工创业所取得的净收益完全取决于风险条件下生产销售产品的花费以及在当地创业的其他花费,进而揭示了贷款用途风险、道德风险和创业投资风险等资金供给风险是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由于贷款用途风险和道德风险一般可通过银行构建科学的信贷评估体系以及强化信贷监管等措施防止或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而企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投资风险则游离于银行的监管和控制范围。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风险成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求失衡的风险根本来源。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根据全面性和代表性、独立性与动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进行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并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和有序Probit回归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创业团队稳定性、员工的稳定性、企业流动资金的保证程度、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原材料供应情况和企业周边基础设施情况、受教育程度等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风险有显著影响;并且,县城和乡村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风险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差异。根据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农民创业投资风险应对经验及启示基础上,从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缓解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短缺和高风险困境的突破路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保险,即由政府、商业银行和返乡创业农民工共同出资,政府、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返乡创业农民工四方共担风险的投资保险策略。在此基础上,从保单要素、保险运行机制、保险流程等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保险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和阐述,并从政府、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三个层面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健全银行监督机制、全程进行风险管控,创新保险服务能力、提升保险治理水平等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保险落地且健康运行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外语教育实现了由培养单一的外语技能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转型,相关政策从提出到广泛实施,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但关于政策演进的研究还十分缺乏。本研究以全国外语院校中最早开设非外语类专业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度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会发生从培养单一的外语技能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转型?(2)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从单一学校的实践到成为全国外语教育
南美洲是当前区域一体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区域一体化已经从经济领域延伸至政治和社会领域。在社会一体化层面,南美洲已经建立起成熟的区域移民治理机制,这一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南美洲区域内的人员流动,保障了移民在目的国的权利,为南美洲公民身份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阿根廷作为南美洲最大的移民接收国,在区域移民治理机制的制定、实施和推广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以阿根廷为例,从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视角入手,将区域
页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层状沉积岩。在边坡工程、隧道工程、页岩气工程等实际工程中,页岩层理及其走向一方面会导致结构强度降低、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又利用水力压裂技术构造复杂裂缝网络。可见,对页岩失效机制的研究对实际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以重庆石柱地区页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页岩声发射规律和宏观失效特征,深入解析了页岩微损伤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建
一般而言,各类法人需经登记才能成立,但法人登记的前提是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法人成立的实质性要件。因而在法人登记前,需要设立人先行实施相关行为,以完善法人成立需要具备的实质性要件。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公司领域,往往存在着大量的设立人在法人设立阶段就展开相应营业活动的情况。借鉴英美法上“先公司合同”的概念,上述设立人在法人设立阶段实施的,为成立后法人的利益或者与成立后法人利益相关联的行为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海上丝绸之路合作设想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南海陆域吹填活动和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星罗棋布于我国南海的珊瑚岛礁,是南海最重要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特征之一,然而,我国南海海域地震活跃,珊瑚岛礁场地的抗震稳定性值得关注。珊瑚岛礁场地类型主要包括岛内水平场地、岸坡倾斜场地和港池直立式护岸支挡场地等类型,为了
刑法作为和平时期最具强制力的治理“公器”,刑罚权的正当有效行使,关乎国运昌盛和社稷稳定。刑法采取惩罚犯罪的方式保护人民,既以责任为基础和限度,整个刑事法机制就不能只是解除刑罚了事,积极与社会法接轨,针对即将解除服刑义务的个人重返社会的基本需求,行刑部门及地方政府履行相关义务,帮助这类人修复或重建与普通人、社区的正常关联;相关政府部门联合落实刑满安置帮教工作,目前不仅仅是刑事法应当补上的“短板”,同
现阶段,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使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即调结构、促改革,真正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的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必然对金融提出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不足、金融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等,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因为资金供给过多而空转套利也广受关注。这些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
便秘一症(病)在伤科病变中,是一个常见且比较棘手的病症。笔者在从事伤科临床实践中,纯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伤科便秘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不揣肤浅,探讨如下,冀能作引玉之砖。
期刊
王流秋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比较著名的画家,其持续不断的艺术追求使其艺术风格在不同的阶段都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在现代画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论文秉承“知人论世”的原则,将其置于多重关系的互动中,聚焦王流秋几次主要的艺术选择与风格转变,揭示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艺术思潮下王流秋艺术的衍变历程,并试图彰显出一个艺术群体选择的时代共性。第一章,主要研究初涉油画领域的王流秋的绘画风格。首先,以艺术转向为切入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网络空间内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可以给行为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发生于虚拟空间的犯罪行为与现实社会中的犯罪行为存在一定的疏离,司法实践中对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定量存在较大的分歧。实务上判处的罪名集中在盗窃罪、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等财产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计算机犯罪之间,同类行为判处的罪名相差较大,财产犯罪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