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外周血miR-124-3p/SIRT1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外周血miR-124-3p表达的动态变化目的:mi R-124-3p是脑组织中最丰富的、特异性表达的mi RNA,参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外周血mi RNA表达谱发生了改变。然而,外周血mi R-124-3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初步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其作为静脉溶栓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5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完成随访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年龄、性别和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溶栓后6小时、溶栓后24小时以及溶栓后7天/出院前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对照组仅需要进行一次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的检测。每次采血前均评估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计算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小时的脑梗死体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病90天的m RS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检验分析脑梗死组患者mi R-124-3p表达水平和NIHSS评分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mi R-124-3p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作为静脉溶栓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价值。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脑梗死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性别、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以及年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入院时NIHSS评分相比,脑梗死患者溶栓后6小时、溶栓后24小时、溶栓后7天/出院前的NIHSS评分逐渐下降[9(5,13)vs 4(3,9)vs 4(2,7)vs 4(2,9),P<0.05)]。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溶栓前外周血mi R-124-3p的表达显著升高,溶栓后6小时、溶栓24小时和溶栓后7天/出院前则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7天/出院前mi R-124-3p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10cm~3的脑梗死患者(n=8)的外周血mi R-124-3p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体积≤10cm~3的患者(n=27)(P<0.05),相关分析显示,溶栓后24小时外周血mi R-124-3p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74,P<0.001)。大多数(23/35,65.71%)脑梗死患者溶栓后预后良好(90天m RS评分≤2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和溶栓后3个时间点外周血mi R-124-3p表达水平升高在鉴别预后不良方面显示出良好的诊断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19、0.746、0.714,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外周血mi R-124-3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动态变化过程;溶栓后24小时外周血mi R-124-3p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外周血mi R-124-3p水平升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第二部分mi R-124-3p靶基因的预测及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表达变化的验证目的: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as-mi R-124-3p可能的靶基因,通过q RT-PCR验证靶m RN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多个时间点表达的动态变化,结合功能富集分析初步探讨mi R-124-3p调控靶基因在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12个权威的mi RNA预测平台,对has-miR-124-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取至少交集于4个mi RNA预测平台的靶基因作为潜在靶基因。在GEO数据库挖掘急性脑梗死数据集,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与mi RNA预测平台预测的潜在靶基因进行交集分析,利用交集基因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确定mi R-124-3p的核心靶基因。将核心靶基因输入mi RDB软件中,反向预测核心靶基因的mi RNA,进一步验证筛选的靶基因。其次,进行q RT-PCR检测筛选出的靶m RN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不同时间段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确定mi R-124-3p与预测的靶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采用12个权威mi RNA预测软件和GSE58294数据集,结合Target Scan和Pub Med预测出mi R-124-3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靶基因可能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将SIRT1输入到mi RDB软件反向预测,确定SIRT1为mi R-124-3p靶向调控的基因之一。q RT-PCR的结果显示,外周血SIRT1 m RNA在脑梗死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小时、溶栓后24小时和溶栓后7天/出院前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4(1.13,1.60),2.48(1.60,2.76),1.82(1.39,2.82),0.07(0.03,0.2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SIRT1 m RNA表达变化与相应时间段外周血mi R-124-3p表达变化的趋势相反,呈负调控关系。功能富集分析显示,mi R-124-3p预测的靶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刺激神经组织的交互作用”、“调节氧化反应”等信号通路,其中FOXO信号通路SIRT1重要的分子途径之一。结论:本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 RT-PCR的结果表明,SIRT1是mi R-124-3p的靶基因之一;mi R-124-3p靶向调控SIRT1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联合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运动)训练,探索联合有氧-抗阻运动对小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增殖、粘附、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以及PI3K、AKT和mi RNA-378a-5p的作用;并使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作用于EPCs,进一步探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EPCs功能和mi RNA-37
目的:研究影响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MR影像组学方法对肝细胞肝癌(HCC)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作用,最后根据影响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创建Nomogram肝癌术后早期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探究是否能用无创的影像方法来预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9例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
目的:运用STRING及GEPIA数据库对TLR4与KDM2B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预测;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2B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及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明确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研究TLR4通路激活后对卵巢癌细胞SKOV3及A2780细胞系中KDM2B表达情况的影响,以及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通过数据库筛选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差异基因在HUVEC、K562和MV4-11细胞株和AML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并利用数据库初步探讨差异基因与AML预后的关系。方法:1.我们从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选取了三个关于AML的数据集GSE90062,GSE37307和GS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技术对大鼠急性期放射性颌下腺血管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4只)、照射组(16只)。使用盐酸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配置成的复合麻醉剂,对大鼠右下肢大腿内侧行肌肉注射麻醉。然后将2组大鼠置于电子直线加速器下,照射组大鼠双侧颌下腺照射剂量为15Gy,对照组不予照射。对照组于放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和第三大致残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中占比80%。缺血性脑卒中指由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脑组织损伤,缺血发生时神经细胞因能量耗竭、无氧酵解、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而产生酸中毒,氧自由基损伤和细胞内钙超载也同时发生,最终将使神经细胞走向凋亡。凋亡是细胞的经典死亡途径之一,已有研究证明lncRNA-MIAT和miR-106b-5p在不同细胞中通过各异的机制参与细胞凋
目的:应用iTRAQ(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鉴定特发性羊水过多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羊水差异蛋白质组学,从而筛选出特发性羊水过多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蛋白和涉及的信号通路,为初步探讨其参与羊水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临床收集特发性羊水过多者3例和正常妊娠孕妇3例,于孕中期收集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A1,UGT1A1)基因Q239X(c.715C→T)突变型人肝细胞模型,探讨UGT1A1基因Q239X突变对其表达的影响和苯巴比妥对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在人肝细胞体外模型内表达的影响。方法1.构建U
目的:实验检测早孕期发生MA(missed abortion,稽留流产)患者及非医学原因选择无痛人流术的妇女绒毛组织中NLRP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Caspase-1(cyc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及IL-1β(interleukin-
目的:通过建立坐骨神经阻滞的新西兰兔实验模型,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坐骨神经阻滞对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物的佐剂增强外周神经阻滞效果的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为罗哌卡因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全麻下暴露兔左侧坐骨神经并完成坐骨神经阻滞动物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