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调控变异链球菌致龋力及相关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引起人类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它的高致龋能力与其产酸、耐酸、生物膜形成能力等特性密切相关。作为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其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是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主要的致病成分之一。现有的研究表明,脂磷壁酸骨架上的D-丙氨酸酯结构对细菌的生理代谢活动具有调控作用。D-丙氨酸酯结构是脂磷壁酸经过D-丙氨酰化修饰的产物,该过程所需的相关酶由dlt操纵子编码。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耐酸等生理功能具有一定影响,然而其具体机制及调控途径尚未明确。目的:1)本文通过构建变异链球菌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缺陷株,探究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过程对于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产酸耐酸能力、菌种间竞争力的影响;2)探究细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过程的调控作用。材料与方法:1)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变异链球菌dlt C缺失株,命名为SMUA159-△dlt C。通过2,4-二硝基苯肼实验检测SMUA159-△dlt C脂磷壁酸D-丙氨酸含量、全自动生长曲线分析仪绘制生长曲线、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2)分光光度计检测SMUA159、SMUA159-△dlt C自聚能力、倾斜培养检测细菌黏附能力;细胞色素C检测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SMUA159、SMUA159-△dlt C表面电荷量;分别构建SMUA159、SMUA159-△dlt C早期(6h)及成熟(24 h)生物膜,采用蒽酮法检测生物膜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胞外多糖含量,荧光染色观察胞外多糖分布及生物膜形成过程,Real-time PCR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3)检测不同p H培养基中SMUA159-△dlt C产酸能力、菌落计数(Colony-Forming Units,CFU)比较SMUA159、SMUA159-△dlt C浮游状态及生物膜状态下固有耐酸及诱导性耐酸响应(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能力。4)琼脂平板及条件性培养基实验比较SMUA159、SMUA159-△dlt C代谢产物对口腔共生菌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S.sanguinis)、戈登链球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S.gordonii)的抑制作用;采用悬吊法在牛牙釉质块上构建双菌种生物膜(SMUA159+S.sanguinis、SMUA159+S.gordonii、SMUA159-△dlt C+S.sanguinis、SMUA159-△dlt C+S.gordonii),通过检测培养基p H、钙离子浓度比较生物膜的脱矿作用、CFU比较双菌种生物膜中各细菌所占比例;Real-time PCR检测变链素形成、产酸相关基因表达。5)构建变异链球菌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Lia SR表达缺陷株: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变异链球菌lia S、lia R基因缺失株,命名为SMUA159-△lia S、SMUA159-△lia R;Real-time PCR检测酸性环境以及生物膜状态下SMUA159-△lia S、SMUA159-△lia R中dlt 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dlt C基因缺失株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目的基因dlt C已被抗性基因所取代,变异链球菌dlt C缺失株(SMUA159-△dlt C)构建成功。dlt C基因缺失后,变异链球菌脂磷壁酸中D-丙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细菌生长并未受显著影响,细菌链长增加。2)dlt C基因敲除后,变异链球菌无法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其中存在大小不一的空隙,且缺乏三维立体结构,呈“平坦状”。相较于原始株,SMUA159-△dlt C自聚能力显著增强(p<0.05);黏附能力下降(p<0.05);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均显著增加(p0.05),gtf C、gbp A相对高表达,而gtf B表达水平仍低于原始株(p<0.05)。3)SMUA159-△dlt C在酸性培养基中产酸能力较原始株弱;浮游态SMUA159-△dlt C耐酸能力显著下降,但ATR仍然存在;生物膜状态下SMUA159-△dlt C固有耐酸能力及ATR与原始株相比均无明显变化。4)dlt C基因敲除后,变异链球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S.sanguinis、S.gordonii抑制作用显著减弱;双菌种生物膜中,变异链球菌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对釉质块表面脱矿作用显著减弱;变链素合成及产酸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下降。5)变异链球菌lia S、lia R缺失株(SMUA159-△lia S、SMUA159-△lia R)构建成功。SMUA159-△lia S在酸性环境或生物膜状态下,dlt C基因表达较原始株上调(p0.05),生物膜状态下其表达较原始株上调(p<0.05)。结论: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对变异链球菌致龋力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1)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过程可影响变异链球菌的自聚、黏附、表面电荷量以及胞外多糖的合成从而改变其生物膜特点;2)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过程可改变变异链球菌浮游状态下的产酸总量及耐酸能力;对位于生物膜中的变异链球菌耐酸能力无显著影响。3)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过程可调控变链素合成及产酸导致变异链球菌的菌种间竞争力下降。4)在酸性环境及生物膜状态下,Lia SR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对脂磷壁酸D-丙氨酰化过程存在负调控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变异链球菌的致龋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女性中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卵巢是最常见的异位部位。目前,通过使用腹腔镜对卵巢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灶进行剥除是一线治疗方式。但在许多研究中发现术后患者卵巢功能出现降低,且在术中使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能够给优化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使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对患者
研究目的:1、本研究首先筛选分析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密切相关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并深入研究所得结果——CCR6及其靶向的miRNA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生物学功能,以期为DLBCL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2、本文从转录和转录后调控两方面探讨DLBCL中CCR6表达变化的可能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明确DLBCL的发生机制及
目的:分析探讨“微拉美悬吊联合面颊部脂肪减容小切口中下面部除皱术”在中下面部年轻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治疗组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共20例诊断为中下面部老化的求美者,行“微拉美软组织提拉带悬吊联合面颊部脂肪减容的小切口中下面部除皱术”:采用颞部发际线内小切口,在颧弓上区、颧弓区、中面部行局限范围剥离,联合对移位面颊部脂肪抽吸,置入微拉美提拉带,将分离的中面部皮瓣提升
目的:残胃癌(USC)是胃术后残胃发生的新发癌、最初专指良性疾病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新发癌,后逐步扩展到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本文旨在分析并探讨残胃癌的本文分析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了解。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医院于2014年~2016年收住院的病例,其中,一共有45例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记录45例残胃癌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术后病理情况、部分实验室检查、
目的:系统评价比伐卢定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系统查阅在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和维普中文网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伐卢定(试验组)与肝素(对照组)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相关信息及数
目的(1)分析穿透性胎盘植入的磁共振征象,建立基于其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协助临床精准诊断。(2)评估特定征象对于诊断膀胱是否受侵的可行性。(3)对比分析磁共振与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18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影像及手术资料,平均年龄(31.9±5.1)岁,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共143例用于构
N-甲基吡咯烷酮(1-methyl-2-pyrrolidone,简称NMP)是一种多功能且稳定性好的溶剂,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以及石油化学等领域。NMP作为锂电池正极主要的辅助材料,随着锂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其需求量不断增大。在锂电池电极制造工艺中,涂布过程中会产生含NMP的高温废气。以往的工艺会经过一定的废气处理工艺之后直接排放,这不仅造成了价格昂贵的NMP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在
纽曼的自由教育观详细阐述了大学教育目的即知识本身,强调教育应使学生达到理智的精神状态。立足知识本身即为目的的自由教育观,大学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在“育”上。大学是教育场所而非教学场所是应然的。教育场所的大学更注重对人心智的培育和影响,能更好地培养良好公民,更能缓解当下大学毕业生专业不对岗的就业问题。纽曼的自由教育观对当下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的】1.探究多项电生理检查指标及临床评分量表与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性;2.比较不同电生理指标及评分量表在不同病因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效能差异;3.比较不同电生理指标及评分量表在不同病灶部位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效能差异。【方法】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共22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脑血管病、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变部位(皮层弥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比较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双重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与曲妥珠单抗单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制定科学可行的临床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检索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双重靶向